专业决定影响力
公众号

天溯计量IPO:收入真实性遭问询,曾卷入数据伪造风波,被央企公开质疑合规性并“拉黑”

2025-10-15 10:19:39 来源: 发现华网 作者:李燕

2025年10月16日,深圳天溯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溯计量”)深交所首发上会。

自2023年6月首次递交招股书以来,这家第三方计量检测机构已经历了三次上市审核问询、四次审核中止,创下了创业板审核中断次数的纪录。

在看似亮眼的业绩增长背后,天溯计量隐藏着父子夫妻持股近90%的家族控制、曾被央企列入“不良供应商”名单、财务数据呈现惊人规律性等问题。

检测行业的立身之本是公信力,然而当一家检测机构被央企公开质疑合规性,当财务数据呈现过于精密的规律,当核心技术能力让位于人海销售战术,天溯计量的创业板IPO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2025年10月16日,上市委的审议结果将给这个充满争议的IPO画上阶段性句号。

实控人控制85.86%表决权,历经四次中止三度问询

天溯计量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创始人龚某保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龚某保直接持有天溯计量69.31%的股份,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及一致行动人协议,实际控制公司85.86%的表决权,呈现出“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

龚某保与其妻吴某香的创业故事始于2009年。当时夫妇二人共同出资10万元设立天溯有限,其中龚某保出资9.9万元,持有99%股权,吴某香出资0.1万元,持有1%股权。

2018年,天溯计量引进了唯一外部投资机构——达晨创通。达晨创通的管理规模超过600亿元,其合伙人包括招商基金、云能基金、南方基金等知名机构。

作为入股条件,达晨创通与龚某保夫妇签署了包含对赌条款的补充协议。

天溯计量仅有一位外部股东,且依赖对赌协议,股权结构缺乏多元制衡。

2022年12月,双方签订补充协议,约定天溯计量IPO被受理之日起,特殊权利条款自动终止。这一安排虽然扫清了上市的法律障碍,但并未改变公司高度集中的股权本质。

天溯计量的资本市场之路始于2015年。当时公司完成股改后在新三板挂牌,成为民营计量检测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佼佼者。

然而不到四年,2019年天溯计量便主动终止新三板挂牌,为到A股上市做准备。

2023年6月,天溯计量创业板IPO获受理,随后便开启了漫长的问询之旅。

深交所已向公司发出三轮审核问询,问题涉及核心竞争力、业绩变动、期间费用、应收账款等多个方面。

公司的IPO进程异常坎坷,经历了四次中止,创下创业板审核中断次数纪录。

2025年10月10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天溯计量创业板IPO将于2025年10月16日上会审议。这意味着,如果公司未能顺利通过上市审核,其与达晨创通的对赌协议将面临触发风险。

  被央企“拉黑”与多次行政处罚,曾卷入数据伪造风波

作为检测机构,公信力是立业之本,然而天溯计量的合规履历却布满污点。

2025年1月,中国华电集团一纸公告将天溯计量打入“不良供应商”名单,取消其一年交易资格。这一处罚直击其能源电力核心业务命脉,让人不得不质疑其服务的可信度。

图片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即使在遭遇如此重大的信任危机后,天溯计量在招股书中仍宣称“客户资源优质稳定”。

检测机构的核心资产是公信力,而被央企公开质疑合规性则直接动摇其业务根基。

天溯计量的合规问题并非偶发。2021年,公司在甘肃庆阳因无资质经营、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出具缺漏项目报告,被罚没设备并处罚款3万元。

2022年,深圳子公司又因使用未经检定的设备被责令停业半年。

天溯计量还曾卷入数据伪造风波。2023年,安达机动车检测站曝出伪造大气压力数据,校准地点直指天溯计量热力室。 

图片

尽管公司声称系“第三方伪造”,但始终未提供警方立案证明或免责证据。

收入真实性存疑,重销售轻研发

天溯计量的财务数据呈现出令人惊讶的规律性。

母公司营收连续三年呈现每年增长1亿元的精确递增——从2022年的6亿元,到2023年的7亿元,再到2024年的8亿元。 

图片

更令人称奇的是,将其成本数据取整数位后,四项主要成本全部呈现年增固定差额的“等差数列”规律。

这种绝对均衡在人力成本波动、需求多元的服务业中,显得极不自然。

财务数据的异常还体现在应收账款方面。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高达2.5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35.51%。

账龄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比例持续攀升,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22年的5.23次暴跌至2024年的1.56次。

更令人担忧的是,作为保荐机构的招商证券在函证核查中暴露出42.15%的回函不符率,替代程序被指“流于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其收入的真实性难免令人怀疑。

天溯计量的业务模式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看似高科技企业,实则更像人力密集型的销售驱动型企业。

2024年末,公司销售人员高达974人,而研发人员仅105人,销售人员是研发人员的9倍以上。

这种人员结构反映在费用投入上更为明显。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均超过25%,远高于行业平均值的10%左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研发费用率仅有4%左右,不足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这种重销售轻研发的模式也体现在公司的业务构成上。计量校准服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长期超过85%,而技术含量更高的检测服务收入占比相对较低。

公司核心业务——计量校准服务的证书单价已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142.01元降至2024年的129.69元。

这表明公司正陷入价格战困境,技术壁垒不足以维持服务溢价。

“突击分红”后募资补流

在天溯计量此次IPO的募资计划中,存在一个令人费解的矛盾——公司一方面慷慨分红,另一方面却向市场要钱补充流动资金。

2023年,天溯计量现金分红2445.65万元,实控人龚某保一人独得约69%,超1500万元收入囊中。

与此同时,公司却计划通过IPO募资9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这种“先分红再要钱”的操作,让人不禁疑问:这到底是真需要资金发展业务,还是想来资本市场“捞一笔”?

公司解释称,充足的流动资金是业务开展的必要条件,是公司落实长远发展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然而,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余额达1.64亿元,流动比率为3.23倍。

这一状况令人质疑其募集补充流动资金的真实必要性。

责任编辑:敖林

猜你喜欢

24小时热榜

专业决定影响力

联系我们

电话:010-53675622

邮箱:fxhwang@163.com

扫一扫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5 华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51319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