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创电气IPO:董秘与财务总监“互助贷款”引关注,销售费用率近6倍于同行,科教用地被用于生产经营遭质疑
2025年9月4日,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创电气”)IPO推进至“提交注册”阶段,距离登陆资本市场仅一步之遥。公司计划募资1.75亿元,投向核心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智能仪表研发中心及冷云平台建设三大项目。
然而,翻阅精创电气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光鲜业绩背后隐忧渐显。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96亿元增至4.99亿元,净利润从4874.10万元升至5891.21万元,表面呈稳步增长态势。但公司境内销售收入占比从51.69%降至45.66%,境外收入则从48.31%升至54.43%,2024年海外市场首次成为业绩“主力军”,这一转变也意味着公司业绩将更多暴露在国际市场风险之下。
更引人关注的是精创电气远超同行的销售费用率。精创电气销售费用从2022年的0.69亿元增至2024年的1.01亿元,销售费用率同步升至20.33%。反观同期同行可比公司,平均销售费用率最高仅为4.80%,2024年更是仅为3.52%,精创电气的销售费用率接近行业均值的6倍。
合规层面,精创电气同样存在硬伤。公司位于徐州市铜山区的一处土地,不动产权证明确标注用途为“科教用地”,但实际却被用于研发与生产经营,直接违反《土地管理法》中“土地必须按规划用途使用”的强制性规定。尽管公司称2024年11月已完成整改,但此前北交所已就该问题发出问询,违规事实已被监管关注。
历史出资的瑕疵更暴露早期财务内控漏洞。2005年公司前身增资时,实控人李某飞、李某以258.76万元土地使用权出资,其中39.38万元竟由公司垫付。这笔本应由其自行承担的款项,被占用长达10年,直至2015年才归还;而相关资金占用利息20.61万元,更是拖延至2022年7月才补缴,距资金占用发生已过去17年。
高管间的资金往来则引发公司治理独立性争议。据中介机构核查,公司董事会秘书单某廷与财务总监赵某峰之间存在个人贷款往来。尽管核查称属个人互助周转,且未涉及公司资金,但董秘负责信息披露、财务总监把控财务核心,二者频繁发生非公务资金拆借,难免让市场担忧其履职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公司在高管行为规范上的漏洞也随之凸显。
境外收入超境内,销售费用率远超同行引关注精创电气作为一家主营冷链设备智能控制器、医药食品冷链监测记录仪的企业,其近三年业绩虽维持增长,但“增长成色”却存争议——2024年境外收入首次超过境内,且销售费用率远超同行数倍,市场对其盈利质量与增长可持续性的质疑声不断发酵。
从财务数据看,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96亿元增至4.99亿元,增速逐步回升;但净利润增速却“急刹车”,从2022年的70.69%大幅降至2024年的6.42%,净利润分别为4,874.10万元、5,535.90万元、5,891.21万元,盈利增长乏力的态势已十分明显,这与营收增长形成的反差,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担忧。
上图来源:精创电气招股说明书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至2024年,公司境内收入从1.96亿元增至2.23亿元,占比却从51.69%降至45.66%;境外收入则从1.84亿元增至2.66亿元,占比从48.31%升至54.34%,2024年正式成为公司“第一收入来源”。
对于境外业务的风险,精创电气提示,公司境外业务受各地经济环境、政府投资计划、汇率、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若公司主要境外市场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地缘政治、经济、贸易政策等)发生较大变化,或我国出口政策产生较大变化,可能对公司的境外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上图来源:精创电气招股说明书
比境外依赖更让投资者困惑的,是高得“离谱”的销售费用。2022年至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从6,880.18万元增至1.01亿元,销售费用率从17.36%升至20.33%。而同行可比公司同期平均销售费用率始终低于5%,2024年更是仅为3.52%,精创电气的销售费用率接近行业均值的6倍。
科教用地被用于生产经营遭质疑土地用途违规,是精创电气IPO路上绕不开的“硬伤”,且涉及的是公司核心资产,合规风险不容忽视。据招股书披露,公司持有的苏(2023)铜山区不动产权第0011514号土地,不动产权证上明确写着用途为“科教用地”,但在实际运营中,这块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却被同时用于研发与工业生产,这一行为直接违反《土地管理法》中“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的强制性规定。
北交所早已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就此发出问询。面对监管追问,精创电气坦言,将科教用地用于工业生产“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尽管公司拿出了徐州铜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的“无重大违法违规”证明,试图打消市场疑虑,但“先违规使用,后补办手续”的操作,难以让投资者信服。
直到2024年11月26日,精创电气才完成土地用途变更登记,拿到新的不动产权证,将土地用途改为“科研用地、工业用地”,此时距离其推进IPO已过去较长时间,“事后整改”的性质明显。
财务内控屡亮“红灯”,治理隐忧浮现回溯至2005年2月,公司前身“精英有限”进行增资时,实控人李某飞、李某以258.76万元的土地使用权出资。但该土地取得过程中,有39.38万元款项由公司垫付。这笔本应由股东个人承担的支出,却长期占用公司资金,直至2015年5月才归还,占用时间长达10年;更离谱的是,这笔垫付款产生的20.61万元利息,竟拖延至2022年7月才补缴,距离资金占用发生已过去17年。
而在当前IPO关键阶段,公司核心高管的个人财务往来又引发新的争议。据中介机构核查,董秘单某廷与财务总监赵某峰存在“互助周转贷款”。尽管核查结论称“资金未流向公司及客户、供应商”“背景真实”,但董秘负责公司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与公司沟通的关键桥梁;财务总监掌控公司财务命脉,直接影响财务数据真实性。二者频繁发生资金拆借,难免让市场怀疑是否会对公司信息披露、财务核算的客观性造成干扰。
责任编辑:敖林
猜你喜欢
华网
共385篇文章
追踪数字金融发展动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读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创新。
最近更新文章
-
精创电气IPO:董秘与财务总监“互助贷款”引关注,销售费用率近6倍于同行,科教用地被用于生产经营遭质疑
2025-10-10 09:46:16
-
新富科技IPO:控制权结构复杂成监管焦点,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达九成,关联交易企业超20家引关注
2025-10-09 10:10:51
-
春光集团IPO:实控人涉无牌照“集资”引关注,子公司协助客户“走账”惹争议,现金流利润背离叠加应收款逾期额近亿遭质疑
2025-09-30 09:29:52
-
创达新材IPO:近半数收入是“白条”,税收优惠撑起25%利润,关联交易“去而不离”合理性遭监管质疑
2025-09-29 09:49:00
-
新天力IPO:95%股权掌控于郎舅之手,蜜雪冰城香飘飘贡献近50%营收,向西贝提供200万借款引关注
2025-09-28 10:21:37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