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决定影响力
公众号

“3000点保卫战”再度打响 股民怒指近期多起IPO“圈钱”事件影响A股

2023-10-27 11:13:54 来源: 作者:寒冰

  时隔一年,A股“3000点保卫战”再度打响。10月20日,随着上证指数再度跌破3000点大关,市场悲观情绪持续蔓延,A股持续一年多的弱势市场为何愈加显得羸弱不堪?原因可谓众说纷纭,有一些股民就把原因归结为全面注册制实行以来,A股过于频繁的IPO,以及对企业IPO的把控略显宽松,甚至有一些本身资质较差的IPO企业明目张胆地来市场“圈钱”。

  当然,此种怀疑或者说是股民的抱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监管层一直在采取措施严格把关,但近期的中国资本市场确实有多起IPO焦点事件引发市场的关注,10月来较为典型的就是浙江国祥事件以及福华化学事件。

  01

  浙江国祥:被疑“二次上市”

  保荐机构卷入

  以最近备受关注的浙江国祥IPO事件为例,由于存在违规嫌疑,引发市场诸多质疑。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浙江国祥与之前被退市的公司*ST国祥存在关联,有股民质疑,浙江国祥可能属于“二次上市”。受到这些质疑的影响,浙江国祥的上市计划被暂停。

  根据官网披露,浙江国祥是一家专注于为精密工业、新能源、新材料、尖端医疗、地铁、核电等高精尖领域及公共建筑室内环境提供人工环境系统解决方案的设备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为中央空调主机、中央空调末端和商用机等。

  为何浙江国祥被许多投资者和媒体质疑为二次上市呢?这要从其前身说起,浙江国祥的起源可以回溯到2003年。2003年12月,一家名为浙江国祥制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祥股份)的企业登陆上交所。但因经营情况不佳,2007年、2008年国祥股份经审计净利润连续亏损,2009年被上交所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名字也变成了*ST国祥。但彼时,A股市场还是一个“卖壳”盛行的市场,因此,同年国祥股份便顺利“卖壳”给了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华夏幸福基业控股股份公司(下简称幸福基业)。

  2009年6月10日,国祥股份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并停牌,同年6月22日,国祥股份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陈天麟与幸福基业签订股份转让协议,约定陈天麟将所持国祥股份21.31%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幸福基业。

  为便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2009年8月,国祥股份新设立浙江国祥,并进行内部资产调整,将中央空调业务相关的经营性资产注入浙江国祥。2011年9月,国祥股份重大资产重组完成,更名为华夏幸福。

  但是,华夏幸福主营业务系房地产投资开发,无意经营中央空调业务,因此,2012年9月21日,幸福基业与国祥控股签署协议,将其持有的浙江国祥100%股权以8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浙江国祥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至此,发行人控股股东变更为国祥控股,实际控制人为陈根伟、徐士方夫妇,合计控制浙江国祥65.33%股权。

  而浙江国祥的实控人陈根伟和国祥股份的关系可以说十分密切。根据资料显示,陈根伟自1997年起即任职于国祥股份,历任品保部科长、董事会秘书、董事等职。2009年6月,陈天麟辞去国祥股份董事长后,便由陈根伟担任国祥股份董事长及总经理。此外,除了陈根伟,多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有国祥股份的从业经历。

  由此不难看出,实际上,浙江国祥跟原来的国祥股份在业务、资本、人员构成方面并无多大差异,其主要空调业务及资产均来自原上市公司国祥股份。因此有股民认为,这家公司是明显二次上市,甚至连名字都不换,简直是胆大得很。

  或许是知道此轮上市可能不太容易,为稳妥起见,浙江国祥选了一家较为“亲近”的保荐机构东方证券,至于如何亲近呢?公开资料显示,东方证券子公司持有浙江国祥的股份,因此,东方证券也卷入了此轮争议之中,两者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此外,也有投资者质疑,浙江国祥的发行定价偏高和保荐机构也有关系。根据招股书显示,浙江国祥本次IPO的最终定价为68.07元/股,市盈率为51.29倍,显著超过了业内同行目前的平均市盈率水平。若按发行价发行数量计算,浙江国祥预计募集资金总额23.8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2.28亿元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21.56亿元,将超募16亿元。若这16亿元超募成功,东方证券作为主承销商将赚得盆满钵满,也难怪坊间对两者关系产生种种质疑。

  而十分“巧合”的是,因浙江国祥此次IPO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或许是在“避嫌”,近期东方证券相继有多名高管辞职或离职,引起了人们对这些辞职与这起IPO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的猜测。为此,东方证券近期连发两则公告进行澄清。称公司注意到有自媒体报道,公司大批高管突然于近期集体离职,上述人员离职均为正常变动,与浙江国祥IPO事件无关。

  关于坊间质疑的承销费用,东方证券称本次发行已经暂缓,保荐机构尚未收取承销费。此外,东方证券称本次发行承销费率综合考虑项目周期、工作量、市场类似规模的承销费率,也和市场平均水平相近,并无显著异常。

  02

  福华化学:

  左手大笔分红,右手募资还债

  浙江国祥事件尚未平息,另一起IPO事件又引起市场震动。近期,IPO公司福华化学因一面大额分红,一面IPO募资还债的一系列“骚操作”也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据了解,福华通达化学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福华化学)成立于2007年,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一家集矿产资源开发、基础化学品与精细化学品应用研究开发的综合性化学品企业。

  福华化学本次IPO首先就因其上市前的巨额分红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据悉,该公司在2022年进行首次IPO。招股书显示,2022年其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6.74亿元,但其分红金额却高达26亿元,而过去两年累计分红更是达到了33亿,如此“豪横”的大手笔分红引发了人们的疑虑。

  针对市场质疑,福华化学解释称,虽然公司前两年分红金额较大,但这主要是为了回报股东,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目前公司的财务状况稳健,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未来的研发和扩展计划。

  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从法律层面看,福华化学在上市前进行大幅分红并不违法。然而,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如此大笔分红后,无疑会减少对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投入,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甚至会导致公司资金链紧张,增加公司财务风险。

  对此,有市场人士指出,尽管当前环境下鼓励现金分红和股权激励,但需要留意的是,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进行现金分红和股权激励的初衷是什么。如果他们占有股权比例过大,只是为了分红而分红,那么可能对企业发展并非利好,甚至会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而福华化学在上市前的大幅分红,很显然最大受益者就是公司的实控人及其家族成员。招股书数据显示,福华化学实控人张华加上其妻子、女儿等四人,合计控制公司股份高达89.12%。按此计算,公司两年33亿元分红款中约29亿都进入了实控人家族口袋当中,而这基本消化掉了公司过去三年的所有利润。

  然而,更令市场人士不解的是,公司实控人明明已经大笔分红在手,肯定是不缺钱的。但根据招股书,福华化学却谋划用募投项目资金去偿还银行27亿的贷款。根据招股书披露,福华化学计划的目标是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2.7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60亿元。其中,计划将27.5亿元用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一方面大手笔的分红进了大股东口袋,一方面IPO却要用于募资还债,这不仅让投资者感到困惑,福华化学到底是差钱还是不差钱?如此拆别人的东墙补自己的西墙,慷慨别人的钱,去还自己的欠款,真的是让人无比惊诧,这样的企业即便IPO成功了又能给投资者带来多少投资回报?

  而福华化学对此解释称,公司募资项目的资金在于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同时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次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新药研发、扩大生产规模以及加强市场营销等方面。

  福华化学的情况,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深交所新闻发言人近期就表示。福华化学于今年6月申报在深交所主板发行上市,深交所于7月发出第一轮审核问询函,其中已就公司大额分红的合理性、控股股东将分红所得用于归还所欠公司款项、拟将相当比例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等事项,进行了重点审核问询,要求发行人予以充分说明,要求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慎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目前,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尚未回复交易所审核问询。因更新财务报告,公司发行上市申请自9月开始处于“中止审核”状态。后续,深交所将对公司发行上市申请进行严格审核,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03

  今年已多起IPO临停

  完善资本市场任重道远

  除了近期上述两起备受市场关注的IPO事件外,实际上,今年已经有多起IPO被临时叫停,今年IPO终止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1月1日至10月8日,A股IPO终止企业已达207家,包含审核不通过、主动撤回、审议过会后终止注册等情况。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A股市场的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企业的上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虽然理论上说,企业上市变得更容易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监管标准的放松。从今年来已经有多起IPO被临时叫停来看,这背后或许也透露出监管层对IPO的审慎态度,一些不合规IPO或许会得到更好的监管,也会更好地回应股民对IPO滥发造成股市下跌的质疑。

  一面是今年来孱弱不堪的A股市场,一面是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后层不出穷甚至夹杂着良莠不齐的IPO企业,当中央提出“想方设法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等渠道也能赚到钱,从而化消费意愿为消费能力”时,或许应该问问,我们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资本市场?如何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如何加强监管,推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

  客观来说,如今的A股市场仍旧被很多人称为“割韭菜”的市场,这显然并非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正确道路。而要完善资本市场,一个良性的IPO制度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只有首先做好这道试题,才能让资本市场不但起到融资作用,也能发挥其更有价值的投资作用,从而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从资本市场上获得收益,只要获得收益了,便会有更多投资者参与到资本市场建设当中,从而进一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而这才是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迈向良性发展、成熟发展的正确道路。

  希望诸如上述引发舆论关注的IPO事件以后越少越好,IPO企业也能够把更多心思放在练好内功,做好企业,回报投资者身上,这才是走的正路,毕竟监管层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几亿股民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编辑:赵苗苗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发现.华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并在文首注明来源、作者,文末附上“发现.华网”二维码。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24小时热榜

专业决定影响力

联系我们

电话:010-53675622

邮箱:fxhwang@163.com

扫一扫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3 华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92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