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决定影响力
公众号

海阳科技IPO:156名历史股东质疑退股合理性,业绩波动加剧,董秘曾向供应商借200万买房

2025-03-11 13:19:48 来源: 发现华网 作者:赵强

2025年3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将迎来一场备受瞩目的审核——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阳科技”)的IPO申请。这家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531.29万股,募集资金6.12亿元,计划用于年产10万吨改性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一期)、年产4.5万吨高模低缩涤纶帘子布智能化技改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然而,在这看似光鲜的上市计划背后,海阳科技的股权架构、历史股东纠纷以及业绩波动等问题,却为其IPO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海阳科技的股权问题可以追溯到2006年的公司改制。当时,公司名义出资人仅为陆信才等48人,但实际出资人却多达1,073名自然人。这种复杂的股权架构为日后的股东纠纷埋下了伏笔。2006年至2020年间,海阳科技的前身海阳有限共有1,071名历史股东选择退股,其中不乏以低于净资产价格转让股权的情况。这一现象引发了外界对公司股权处理合规性的质疑。

尽管海阳科技挑选了3名已退股且曾在疑义函上签字的历史股东作为示范性案例提起诉讼,试图平息争议,但目前仍有156位曾签署疑义函的疑义股东存在。这些股东提出的疑义包括强迫股东出让股权、退股价格缺乏依据、高管不合规持股、股东会股东由高管内定,程序不合规等。尽管公司对这些指控予以否认,但如此大规模的股东退股及纠纷,无疑暴露了公司在治理结构和股权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

除了股权问题,海阳科技的业绩表现也令人担忧。2022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6%和1.12%,但归母净利润却大幅下滑,2022年下滑幅度高达41.05%,2023年又下降15.9%。

尽管2024年公司业绩有所回暖,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4.76%和32.76%。上交所已要求公司深入分析业绩波动的原因及所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与此同时,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的持续下滑也值得关注——从2021年的15.05%一路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7.83%。

更令人关注的是,海阳科技高管层的一系列借款行为也引发了外界对公司内部治理的质疑。2019年,公司董秘王伟向自然人陆青青借款500万元,用于代垫公司部分奖金和薪酬。然而,陆青青实则为恒申集团项下子公司福清博勤仓储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且该笔借款实质来源于恒申集团实控人陈建龙。2022年6月,王伟收到海阳科技的汇款551.86万元,后将551.81万元汇至陆青青账户(0.05万元为王伟的款项),至此双方的本息全部结清。

此外,2020年6月和8月,王伟又分别向供应商泰州市海陵区惠明制线厂实控人王春宝借款200万元用于个人购房,向泰州宝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法人洪清借款1,000万元用于董事高管购买股权。截至2022年8月末,上述借款均已全部归还。

156名疑义历史股东背后的股权乱象与治理隐忧

海阳科技的历史可追溯至泰州市合成纤维厂,后经多次改制,最终于2006年由1,121名职工以4,815.95万元净资产出资设立海阳有限。然而,由于《公司法》的限制及中石化集团改制分流方案的批复,公司股权由48名股东代表代持,实际出资人高达1,073名。这种复杂的股权代持结构,为日后的股东纠纷埋下了伏笔。

海阳有限成立后,部分员工股东因个人原因拟转让所持海阳有限股权,但由于海阳有限股权分散且退股人数较多,无法同时确定受让人,为了海阳有限股权转让操作便利,决定采用如下原则进行股权的转受让工作,拟转让所持海阳有限股权的员工股东,应转让所持海阳有限股权给时任工会主席。欲受让海阳有限股权的员工或员工股东,应自时任工会主席处受让股权。若退股股权数高于认购股权数,则形成暂存股,暂由工会主席代海阳有限持有,待以后员工股东认购。

2006年至2020年间,海阳有限共有1,071名历史股东选择退股。海阳有限成立后至恒申集团等外部投资机构入股前,海阳有限的员工退股价格低于当年年初每股净资产,这是由历次股权转让作价均由股东会综合彼时日常经营情况、封闭持股公司的股权流通性折扣及退股、认购意愿等因素确定。

上图来源:海阳科技回复首轮问询函

2022年10月,江苏众成信律师事务所收到部分历史股东联名签署的疑义函,质疑当初退股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尽管公司已访谈或公证了37名签署疑义函的人员,并确认其无异议,但仍有156名历史股东对退股问题持疑义态度。这些股东提出的疑义包括,强迫股东出让股权、退股价格缺乏依据、高管不合规持股、股东会代表由高管内定等。

面对这些质疑,海阳科技进行了否认,并挑选3名已退股且签署疑义函的历史股东作为案例提起诉讼,试图通过司法判决确认其股权转让的合法性。2023年7月20日,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法院分别作出一审判决,确认上述3名历史股东已签署股权转让协议退股,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3名历史股东不具有公司股东资格。后3名历史股东提起上诉,2023年11月9日,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3名历史股东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不仅如此,江苏省人民政府及泰州市人民政府对公司历史股权变动出具了审核确认意见。

业绩大幅波动遭质疑,毛利率“对半砍”

作为国内尼龙6系列产品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海阳科技近年来却因业绩大幅波动和毛利率持续下滑,陷入了市场的质疑声中。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阳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47亿元、40.67亿元、41.13亿元和27.42亿元,表面上看,公司营收保持了稳定增长。然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却从2021年的2.77亿元骤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7,759.45万元。

具体来看,2022年和20232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6%和1.12%,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却下滑41.05%和15.9%,典型的“增收不增利”。尽管2024年公司业绩有所回暖,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4.76%和32.76%。

公司2024年业绩增长原因主要是尼龙6切片、涤纶帘子布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所致。

海阳科技业绩波动也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其要求公司分析业绩变化的原因以及主要应对措施。

上图来源:海阳科技招股说明书

更令人担忧的是,海阳科技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从15.05%一路下滑至7.83%,近乎“腰斩”。

作为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的主要来源,帘子布产品的毛利率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因境内供需关系变动和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而持续下滑。与此同时,2024年上半年,尽管尼龙6切片的平均单价同比上涨5.45%,但其单位毛利却较2023年减少13.71元/吨,导致该产品毛利率下降0.39%,进一步拖累了整体毛利率。

董秘曾向供应商借款买房,暴露内控漏洞

海阳科技的IPO之路,正因一系列内控不规范问题而备受质疑。

2019年至2021年,海阳科技通过供应商的转贷共43笔,金额高达8.07亿元。其中,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别涉及1.35亿元、6.42亿元、3,000万元。这些资金的接收方包括扬州化友化工有限公司、泰州宝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供应商。公司声称已于2021年11月结清所有转贷贷款,并承诺不再发生类似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海阳科技董事会秘书王伟的多笔借款行为。2019年9月,海阳科技向董事会秘书王伟借款500万元用于代垫公司部分奖金、薪酬、费用。王伟的上述资金来源于陈建龙(恒申集团实际控制人)。具体操作是,陈建龙委托陆青青将500万元汇至王金宝(王伟父亲)的个人账户,王金宝收款后当月分笔将500万全部转给王伟。

2022年6月,王伟收到海阳科技的汇款551.86万元,王伟收款后将551.81万元汇至陆青青账户(0.05万元为王伟的款项),其中51.81万元是借款利息,年化利率约为 4%,具有公允性,至此双方的本息全部结清。

 

上图来源:海阳科技回复首轮问询函

此外,2020年6月和8月,王伟还分别向供应商泰州市海陵区惠明制线厂实控人王春宝借款200万元用于个人购房,向泰州宝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法人洪清借款1,000万元用于董事高管购买公司股权。

截至2022年8月末,上述借款均已全部归还,且未再新增向客户、供应商的借款,该事项已整改完毕。

海阳科技如何在面对这些挑战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财务运作,重拾市场和投资者的信任,是摆在其未来发展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敖林

猜你喜欢

24小时热榜

专业决定影响力

联系我们

电话:010-53675622

邮箱:fxhwang@163.com

扫一扫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3 华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92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