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决定影响力
公众号

新富科技IPO:控制权结构复杂成监管焦点,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达九成,关联交易企业超20家引关注

2025-10-09 10:10:51 来源: 发现华网 作者:李燕

安徽新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富科技”)的北交所IPO之旅,正演变为一场控制权迷局与业绩疑点的突围战。

2025年9月25日,新富科技回复首轮问询函。问询函中,监管层针对公司实际控制人潘某新是否对第二大股东赛富环新构成实际控制等问题进行质询,问题直指控制权结构这一IPO审核的“高压线”。

潘某新通过对四家创新合伙企业的控制,掌握了公司超过60%的表决权;赛富环新作为第二大股东,与潘某新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联交易在三年内翻倍增长,却声称价格公允。

北交所的问询函如同一面照妖镜,揭示了公司在控制权结构、关联交易、毛利率持续下滑等方面的诸多疑点。

面对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审视,新富科技需要回应的问题远多于答案。

控制权高度集中与架构多层化成监管关注焦点

新富科技的股权演变历程呈现出一幅复杂的所有权图谱,控制权高度集中与架构多层化成为监管关注焦点。

根据公司披露,创新壹号持有公司42.72%股份,为控股股东。潘某新通过担任创新壹号、创新贰号、创新叁号及创新肆号的普通合伙人,间接控制公司61.83%股份,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

迷局在于第二大股东赛富环新持有公司18.74%股份,其执行合伙人为赛富企管,而潘某新正好担任赛富企管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更复杂的是,创新壹号不仅持有赛富环新49.60%股份,还持有赛富企管50.00%股权,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的控制权链条。

面对监管质询,公司辩称潘某新“未参与赛富企管日常经营管理”,且赛富企管董事会决议需要包括赛富香港方委派董事在内的全体董事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2022年2月后,股东会作出与投资相关决议必须经赛富香港同意。

控制权高度集中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潘某新通过多层持股架构实际掌控了超过60%的表决权,且公司与实控人旗下其他企业间的关联交易频繁,令人担忧公司治理的独立性与决策公正性。

关联交易引利益输送嫌疑

新富科技的关联交易问题成为监管问询的重中之重,其与实控人潘某新控制的其他企业间频繁的资金与业务往来引发市场侧目。关联方达22家之多。

据北交所问询函披露,2022年至2024年报告期内,公司关联采购金额分别为4,263.69万元、4,823.35万元、9,437.51万元,主要涉及生产设备、电力采购、运输服务、汽车零部件等,三年间翻倍增长。采购关联企业达13家之多。包括安帝精机、帝伯冶金、帝伯格茨缸套、环丰物流等。

图片 

图片

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3,534.43万元、3,919.74万元、4,001.12万元,主要涉及精密合金线材类、液冷板、液冷管、水电费等。销售关联方达9家,包括帝伯格茨活塞环、帝伯格茨缸套、ARN日本等。

图片 

图片

更引人注目的是,2022年公司以1.13亿元向大连源通达以及实际控制人潘某新控制的其他企业环新集团、新安商事购买大连环新合计100%股权。

监管层直接要求公司说明“相关交易价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此外,环新集团2022年存在为公司代发工资、奖金、社保等情况,涉及金额96.03万元,进一步加深了监管对公司财务独立性的疑虑。

公司对此解释称,关联方代收代发薪酬及代收代缴社保系“历史股权结构及管理模式下的阶段性安排”,且相关事项已于2022年3月前规范完毕。

然而,关联采购额持续飙升的事实,让人难以完全信服这一解释。

毛利率持续下滑

新富科技在营收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背后,盈利能力却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疲软态势,核心产品的毛利率数据更是触目惊心。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4.64亿元跃升至13.81亿元,归母净利润从3964万元增长至7196万元。然而,亮眼增速下隐藏着盈利能力持续恶化的危机。

图片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的24.39%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13.44%,呈现断崖式下跌。

更令人震惊的是,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电池液冷板的毛利率竟为-14.01%,而该产品收入占比却高达约30%。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意味着公司近三分之一的业务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种畸形的产品结构不得不让人质疑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2025年半年度,公司虽盈利6517.88万元,同比增长307.25%,但盈利质量依然堪忧,毛利率崩塌式下滑的趋势是否得到遏制仍是未知数。

境外子公司拖累业绩

新富科技的国际化战略遭遇严重挑战,墨西哥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成为拖累公司整体业绩的重要负担。

公司在2025年3月宣布对境外子公司新富-谢德尔墨西哥有限公司现金增资360万美元,彰显了其对海外市场的重视。然而,海外扩张的实际效果却令人失望。

2024年,墨西哥工厂完成喷涂产线建设,但由于前道焊接等配套产线仍在建设中,暂不具备电池液冷管产品的完整生产能力。

为提升产能利用效率,墨西哥工厂开始为T公司提供喷涂加工服务。

结果由于运营初期产品良率较低叠加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当期单位生产成本偏高,2024年该受托加工业务毛利率为-26.47%,对整体盈利水平造成阶段性拖累。

这暴露出新富科技在跨国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对于境外子公司的管控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均有待提高。

墨西哥工厂的亏损不仅直接影响当期利润,更让人担忧公司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执行力。

客户集中度高

新富科技的客户结构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征,对前五大客户的依赖程度逐年加深,这一状况可能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在隐患。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7.92%、84.84%和90.08%,依赖度持续攀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单一客户T公司的销售额占比超过50%,这种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状况使公司的经营稳定性面临重大挑战。

一旦该主要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或合作关系出现波动,公司的业绩可能遭受巨大冲击。

与此同时,公司境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7.86%快速上升至2024年的59.27%,海外市场已成为公司业务的主要支柱。

这种业务结构使得公司不仅面临客户集中度风险,还需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汇率波动等跨国经营风险。

募投项目合理性存疑

在新富科技此次IPO的募投规划背后,现有产能利用率不足与扩张计划的匹配度引发深思。

公司计划募资4.63亿元,其中4.09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核心零部件扩产建设项目,54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监管质询指出,公司现有电池液冷板产能利用率仅为84.86%。

这一数据让人不禁要问:在现有产能尚未完全利用的情况下,公司大规模扩张产能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何在?新增产能能否被有效消化?

更令人担忧的是,监管要求公司量化说明若项目不达预期,折旧摊销对净利润的冲击。

这意味着若募投项目效益不及预期,巨大的折旧费用反而会拖累公司业绩,形成“投产即亏损”的尴尬局面。

监管与市场风险

新富科技面临的监管环境正日趋严格,证监会近期强化了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监管要求,为公司未来IPO后的资金使用戴上了“紧箍咒”。

2025年5月15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明确规定“超募资金不得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借款”。

同时,规则强调募集资金使用应专款专用,专注主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这一政策变化对新富科技等正在IPO排队的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约束。

此外,公司还需应对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企业从事同类业务引发的同业竞争质疑。

监管已要求公司扩大同业竞争核查范围,这一问题若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可能成为公司IPO道路上的又一障碍。

责任编辑:敖林

猜你喜欢

24小时热榜

专业决定影响力

联系我们

电话:010-53675622

邮箱:fxhwang@163.com

扫一扫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5 华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51319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