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龙:推动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 | 王小龙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董事长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十年来,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普惠金融在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疫情防控、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共同富裕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探索形成了一大批典型实践和一系列良好经验。2023年是党中央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十周年,为了积极宣传十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重要举措、典型实践、先进经验和取得的成效,本刊特别策划“普惠金融十年发展”专栏,约请业内人士共话普惠金融的十年征程,以期全面呈现十年来普惠金融的发展概貌、探讨新的发展阶段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与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普惠金融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至今正好十年。发展普惠金融,重点就是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农信机构是金融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也是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先行者。2022年末,全国农信系统贡献了全国银行业五分之一以上的小微企业贷款、四分之一以上的涉农贷款和一半以上的农户贷款。自2013年实施普惠金融工程以来,浙江农信在支农支小的普惠金融道路上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一步一个台阶不断进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积淀着普惠金融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十年守正创新,构筑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2013年以来,浙江农信坚守支农支小初心使命,坚定普惠金融发展方向,守正创新、接续奋斗,构筑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第一阶段:实施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夯实基础。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浙江省农信联社党委第一时间研究制定《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该文件,要求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省政府直属单位为实施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提供有利条件。经过三年努力,浙江农信实施了网络覆盖、基础强化、扶贫帮困、感恩回馈和创新升级五大行动,基本构建起“基础金融不出村(社区),综合金融不出乡镇(街道)”的服务体系,超额完成“创业普惠、便捷普惠和阳光普惠”三大目标,夯实了业务发展基础。例如,为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3.6亿元,完成率为157%;累计走访农户(个人)1141万人次、企业56.36万户次,完成率分别为114%、102%;评定省级信用村337万个、省级信用乡镇74万个,完成率分别为112%、148%。发展普惠金融成为浙江农信人的共同追求,支持普惠金融成为各级部门的行动共识,参与普惠金融成为浙江老百姓的普遍认知。这些为浙江农信经受住浙江严峻的“两链”风险考验、实现全面赶超省内银行同业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浙江农信普惠金融迈入高速发展新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实施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完善体系。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我国首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立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为贯彻落实发展规划精神,巩固和深化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成果,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浙江省农信联社党委研究制定《浙江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该文件,要求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省政府直属单位认真贯彻执行。经过五年努力,浙江农信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渠道体系、网络化分层化的服务体系、品牌化微小化的产品体系、社会化循环化的生态体系、智能化便捷化的平台体系,实现“智慧普惠、绿色普惠、精准普惠、共享普惠”四大目标,推动普惠金融建设从简单的开展活动向深层次的完善机制体制转变、从外在的推力向内在的动力转变、从阶段性的工作向长期可持续发展转变。这五年是浙江农信普惠金融业务高速发展的五年,普惠建档客户数增长311%,小微企业贷款、农户贷款户数分别增长125%、74%,小微企业贷款、农户贷款、信用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2%、129%、440%。实施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支撑浙江农信经受住金融业“脱实向虚”考验、实现综合发展水平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第三阶段:做深做实全方位成体系以人为核心的普惠金融,引领高质量发展。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浙江省农信联社党委在扎实的普惠金融业务基础和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基础上,于2019年提出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目标和建设全国一流社区银行愿景,决策部署实施大零售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战略。2021年,制定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标准并启动建设试点,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面总结农信社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制定《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管理标准体系》,确立全系统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近五年来,浙江农信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深度融入全省数字化改革大局,全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形成全方位、成体系的独特优势,在支农支小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相比2018年末,2023年9月末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市场份额分别提升1.72个、1.17个百分点至26.07%、24.79%,各项存款、贷款市场份额分别提升2.08个、2.41个百分点至19.61%、15.55%,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发展质效指标均居全省银行业和全国农信系统前列,浙江农信成为“地方金融的一面旗帜”。未来,浙江农信将继续充分发挥全覆盖的线下优势和自主可控的科技实力,做深做实全方位成体系以人为核心的普惠金融,努力为每一个家庭和有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足额、便捷、便宜的金融服务,构建起综合集成的差异化竞争模式,奋力打造百年老店、实现基业长青。
十年深耕拓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十年来,浙江农信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初心使命,坚定普惠金融发展方向,成长为“做业务最实、与民企最亲、离百姓最近”的银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这突出表现为“三高一强”。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高。浙江农信始终高度重视增户扩面工作,努力让农户、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老年人等普惠客户公平获得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9月末,浙江农信持有资产客户为6111万户,个人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农户贷款的客户覆盖率分别为31%、12%、31.22%,“小巨人”“首台套”“专精特新”和“小升规”企业贷款的客户覆盖率分别为37%、75%、46%和54%。2020年以来,浙江农信深入开展首贷户拓展行动,首贷户累计新增近20万户,占全省银行业的48%。
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高。浙江农信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农户、低收入群体等普惠金融客户的信贷投入,成为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乡村振兴的“主办银行”。截至2023年9月末,浙江农信承担了全省银行业四分之一的小微企业贷款、四分之一的涉农贷款、一半的农户贷款、四分之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和绝大多数低收入农户贷款,为万向、荣盛石化、吉利、传化等绝大多数“浙商五百强企业”提供了第一笔贷款。2022年,全系统有49家行社荣获浙江省“民企最满意银行”称号,占全省获奖金融机构近半壁江山。目前,全系统82家行社中,有81家被地方党委政府授予“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称号。
普惠金融服务满意度高。浙江农信持续推动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发展,建立健全数字金融产品体系,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2022年,浙江农信三方快捷支付达34.65亿笔,居全国银行业第8位;聚合收单业务达29.95亿笔,居全国银行业第4位。截至2023年9月末,丰收互联手机银行客户达3523万户,月均活跃客户达1020万户,居全国银行业第14位,电子银行替代率达96%,数字贷款余额达5648亿元、惠及客户359万户。目前,浙江农信客户在移动端和机具上办理的业务量占比超过98%。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浙江农信坚持不抽贷、不断贷,逆周期加大信贷投放和减费让利力度,如2020~2021年实施延期还本付息2155亿元,惠及企业19.83万家。
普惠金融服务持续性强。浙江农信始终遵循普惠金融发展商业可持续原则,走出一条重质量、抗风险、有内涵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截至2023年9月末,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43331亿元、33235亿元,存贷款总量居全省银行业第一、全国农信系统第一,达到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的中位数。不良贷款率为0.84%,在全国25家省级农信系统中最低,低于大多数上市银行水平,高风险机构数为零。拨备覆盖率为495%,在全国25家省级农信系统中最高,高于大多数上市银行水平。2022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0.97%,长期居全国25家省级农信系统第一。
十年实践探索,积淀普惠金融发展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历经十年不懈的实践探索,浙江农信走出一条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淀形成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些规律性认识。
发展普惠金融要坚持长期主义。普惠金融事业是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金融机构坚持长期主义,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浙江省农信联社党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2012年提出“做小不做大、做实不做虚、做土不做洋”经营理念,2016年提出“姓农、姓小、姓土”核心定位,2018年提出“把服务挺在最前面”“以奋斗者为本”等共同价值观,带领全系统始终坚持发展普惠金融、支农支小,保持极强的战略定力。注重健全对辖内行社的考核机制,2014年启动普惠金融专项考核,2017年创新实施分层分类经营管理考核和“比学赶超”指标体系监测,加大支农支小考核力度,实行“赛马制”,将考核结果与行社高管人员履职评价和任用提拔相挂钩,确保普惠金融发展战略高效执行。
普惠金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发展普惠金融,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没有这个基础,普惠金融就是“空中楼阁”。一方面,坚持“成员机构一个都不能少”,82家行社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4100多个营业网点覆盖全省1300多个乡镇街道,2万多个村级金融服务站(丰收驿站)基本覆盖全省1.9万多个行政村,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助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夯实金融基础设施“硬根基”。另一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累计评定43.18%的信用乡镇(街道)、59.20%的信用村(社区),从2009年开始连续15年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活动,累计走访农户3428万户、企业241万家,打好社会信用环境“软基础”,信用贷款占比、存贷比不断提升,让“好信用”成为守信主体获得贷款的绿色“通行证”,让诚实守信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发展普惠金融要坚持社会性与商业性的有机统一。发展普惠金融,重点是要让农户、小微企业、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但归根到底必须遵循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党委要求全系统干部员工提高政治站位,不仅要做金融产品的推广者,更要做金融知识的传播者、信用价值的创造者,带领全系统坚持把服务挺在最前面,做了大量短期看投入大、见效慢但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牢风险背后“人”的因素,以“县域金融的政治家、专业领域的银行家、经营管理的实干家”为标准,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追求合理利润,构建起“服务为先、风险为基、盈利可靠”的发展逻辑,实现普惠金融发展商业可持续。
科技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普惠金融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降低了普惠金融的交易成本以及获得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门槛。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牢牢把握全系统科技发展大方向,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在关键节点上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带领全系统走出一条符合浙江实际、具有农商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自2019年提出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来,浙江农信更是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人才自有比例,不断完善“小法人、大平台”科技体系,全面推进科技战略与业务战略深度融合,推动成功的线下业务模式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以线上能力放大线下优势,全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基于社交或交易获取数据的独特数据资源优势,形成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立足新征程,浙江农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的方向和要求,遵循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做深做实全方位成体系以人为核心的普惠金融,为浙江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华网
共825篇文章
追踪数字金融发展动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读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创新。
最近更新文章
-
2024-06-05 10:41:29
-
2024-05-08 21:20:12
-
不降息! 央行缩量平价续作1000亿元MLF,分析师:年中前后MLF利率有望下调
2024-04-15 10:47:07
-
金融科技周报|邮储银行广州市分行涉保险销售问题,被罚50万元
2024-04-15 10:40:59
-
2024-04-15 10:39:17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