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科技IPO现多重疑点:资金充裕仍向关联方贷款引争议,客户供应商重叠,信披存在错误
近日,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科技”)的IPO申请已提交注册,这本该是公司迈向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然而,诸多问题却如阴霾般笼罩其上,让这家公司面临不小的压力。
先来看其募资计划,开发科技此次拟在北交所发行不超过3,848.67万股股票,募集资金10.17亿元,并且计划将这笔资金投入成都长城开发智能计量终端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成都长城开发智能计量产品研发中心改扩建项目、全球销服运营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这4个项目之中。
但紧接着,问题就浮出水面了。一方面,开发科技拟向中电财务新增关联贷款6,000万元用于公司日常业务经营,可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账面上的货币资金高达8.5亿元。在自身资金如此充裕的情况下,还去新增关联贷款,这一行为实在令人费解。北交所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异样,要求开发科技说明与中电财务的存款、贷款等业务是否会影响其财务独立性,以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风险。
再把目光投向开发科技与前景无忧的关系上,这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前景无忧既是开发科技的重要客户,又是其主要供应商。在2022年和2023年,前景无忧分别位列开发科技第三大和第四大客户,同时其在2022年为公司第三大供应商,到了2023年和2024年1-6月更是成为公司第一大供应商。这种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的双重身份,可能会导致公司在交易定价、成本核算等方面面临复杂的利益平衡问题,进而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更为严重且荒唐的是,开发科技职工监事王晓红的学历在三份申请文件中居然出现了三个不同版本。《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显示其为本科学历,招股书(申报稿)里又变成了中专,而招股书(注册稿)中则是大专。直到2024年12月,公司才在澄清公告中称是因相关人员工作存在瑕疵,误将《公开转让说明书》中王晓红的学历披露错误。如此明显且低级的错误,赤裸裸地暴露出公司内部在信息审核与披露流程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
资金充裕却关联贷款,独立性备受质疑
在资本市场这个备受瞩目的大舞台上,开发科技作为深科技(000021)旗下专注于智能计量业务的一家子公司,怀揣着通过“A”拆“A”的方式上市的梦想,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征程。
不难看出,开发科技与深科技及其关联企业之间的关系,那是既紧密又复杂,宛如一张交错纵横的大网。深科技持有开发科技高达69.72%的股权,这已然让二者在股权层面深度捆绑,而公司的董事周庚申、彭秧居然都是由控股股东深科技委派而来,如此一来,开发科技的运营决策等诸多方面,似乎都很难摆脱来自控股股东的影响,这也难怪外界会对其独立性格外关注了。
也正是鉴于这样复杂的背景,北交所开展的三轮问询,每一轮都对开发科技的独立性提出了尖锐且犀利的质疑。
2024年12月12日,开发科技对外发布了一则公告,瞬间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公告中提到,公司计划中电财务新增关联贷款6,000万元,并且声称这笔钱是用于公司日常业务经营。
上图来源:开发科技招股说明书
然而从2021年至2023年这几年间,公司的货币资金呈现出逐年稳步攀升的良好态势,数额分别达到了2.05亿元、2.26亿元以及6.91亿元,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更是一路高涨至8.55亿元之多。单从账面上看,开发科技在资金储备充裕的情况下,还申请关联贷款,着实让人觉得有些不合常理。
更值得我们留意的是,开发科技还有一部分货币资金存放在中国电子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电财务”),中电财务作为中国电子下属的财务公司。截止2024年6月30日,其在中电财务的存款余额为56.86万元,而早在2020年12月31日,贷款余额就已经高达16,200万元。面对这样的资金往来情况,北交所在首轮问询函中,严肃且郑重地要求开发科技详细阐明与中电财务的存款、贷款等业务到底会不会对其财务独立性产生影响,以及这其中是否潜藏着利益输送的风险。
面对北交所的问询,开发科技宣称,公司在中电财务的资金,一直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自主支配的原则,不存在中电财务违背公司意愿强行将资金划入的情况,也不存在资金自动划入的现象,公司完全能够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对存放在中电财务账户里的资金进行管理和支配,并且没有其他额外的限制。
与此同时,开发科技还强调,中电财务为其提供存贷款等金融服务时,是严格基于公平、公正、合法、合理的市场定价和合作原则操作的。公司与中电财务之间的相关关联交易,定价方面非常公允,根本不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
然而,开发科技在自身货币资金如此充裕的情况下,依旧执意要向关联方贷款,这背后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呢?
大客户与供应商重叠,业务关系备受审视
开发科技存在诸多棘手的问题,使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大客户与供应商重叠这一问题,更是让其业务关系备受外界审视。
开发科技将主营业务聚焦在了智能电、水、气表等智能计量终端以及AMI系统软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领域,旨在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回顾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开发科技的经营数据呈现出了一些值得深究的情况。在营收方面,各年分别实现了14.75亿元、17.91亿元、25.5亿元、13.19亿元的营业收入,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则依次为2.08亿元、1.83亿元、4.86亿元、2.9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出现了一个颇为异常的现象,当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了21%,可净利润却出人意料地下滑了12%,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
不仅如此,开发科技在市场布局方面还有着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其80%至90%的营业收入高度依赖境外市场。在同期内,境外市场为公司贡献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了14.22亿元、15.7亿元、20.96亿元、12.14亿元,占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96.90%、87.70%、82.27%、92.15%。如此高的境外市场依赖度,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收获了可观的营收,可另一方面,也使其不得不直面诸多潜在风险,比如一旦境外的贸易政策发生变化,又或者国际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开发科技该如何应对呢?这无疑是对公司运营稳定性的巨大考验。
而除了上述这些问题,开发科技还陷入了大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复杂局面之中。就拿北京前景无忧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景无忧”)来说,在2022年和2023年,开发科技向其销售的金额分别达到了1.77亿元、3.35亿元,在公司的大客户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三和第二,足见前景无忧对于开发科技销售业务的重要性。
但与此同时,前景无忧还是开发科技的前五大供应商之一。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开发科技向前景无忧采购的金额分别为8,683.91万元,14,790.23万元,6,649.59万元,其中,2023年前景无忧为公司的第三大供应商,而在另外两年均为第一大供应商。
虽然客户与供应商重叠可能带来采购与销售成本的降低,但商业合理性和定价公允性等方面必然会受到监管层的严格质疑。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情况有可能带来采购与销售成本降低的好处,然而,在商业合理性以及定价公允性等关键方面,必然会受到监管层严格且审慎的质疑。毕竟,这种双重身份的关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否存在潜在的利益输送情况,到底是真正的互利共赢,还是有着其他不可告人的“猫腻”呢?
信披混乱,高管学历三个文件三个版本
开发科技因信息披露方面的严重问题,陷入了舆论的漩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职工监事王晓红的学历这一关键信息上,居然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混乱状况。
开发科技在不同的申请文件里,对王晓红学历的呈现可谓是五花八门,出现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上图来源:开发科技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在招股说明书注册稿当中,详细记录着王晓红的工作履历:2007年9月至2016年5月,她于深科技担任计量系统事业部国外电表装配部培训员;2016年6月至2022年7月,在有限公司先后历任制造中心培训员、党群工作部党群干事、行政部机要档案专员;2022年7月至今,在股份公司担任行政部机要档案专员、职工监事。而在这一版招股书中,王晓红的学历被明确标注为大专。
上图来源:开发科技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可往前追溯,在之前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里,王晓红的学历却变成了中专。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更早的公开转让说明书中,王晓红的学历竟赫然显示为本科。仅仅是一个人的学历信息,在三份重要的申请文件中,居然有着如此大的出入,开发科技这般混乱的信息披露情况,实在是让人对其信息披露的质量忧心不已,也不禁对公司整体的规范性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上图来源:开发科技公开转让说明书
不过,2024年12月11日,开发科技针对这一混乱局面进行了澄清说明。公告中提到,早在2022年公司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时,由于相关人员的疏忽失误,误将《公开转让说明书》中职工代表监事王晓红的学历由中专错误地披露为本科,这无疑承认了确实存在信息披露方面的错误。
上图来源:开发科技公告
公告显示,2023年12月,公司提交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申请文件,当时《招股说明书》里披露的王晓红学历依旧为中专;到了2024年1月,王晓红取得电子科技大学的大专学历;2024年3月,公司在补充更新第一轮问询回复内容后的《招股说明书》,首次把王晓红的学历信息由中专变更为大专;直至2024年11月版本的《招股说明书》,同样显示其学历为大专。
开发科技董事会经对传播内容进行核实,确认《公开转让说明书》中王晓红的学历信息存在披露错误。
然而,开发科技出现如此严重的信息披露错误,作为其保荐机构的华泰联合证券,显然难辞其咎。这不禁让人们心生疑问,华泰联合证券在辅导企业上市的整个过程中,到底有没有真正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呢?
注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撰写,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韩静
猜你喜欢
华网
共283篇文章
追踪数字金融发展动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读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创新。
最近更新文章
-
开发科技IPO现多重疑点:资金充裕仍向关联方贷款引争议,客户供应商重叠,信披存在错误
2025-01-17 11:41:50
-
钵施然IPO:第二大股东套现3.87亿离场,逾期账款大幅增长,股权转让价格差异巨大引质疑
2025-01-16 14:22:39
-
矽电股份IPO:大客户董事长突击入股遭质疑,两度“踩雷”中介机构,年年分红却用1.6亿募资补流
2025-01-16 14:15:04
-
兢强科技IPO悬疑:“增收不增利”难题待解,近9成房产被抵押,突击分红后募资补流1亿遭质疑
2025-01-15 14:55:53
-
顶立科技IPO:三位创始人套现超2亿,公司股份被质押,董事长大额负债2700万
2025-01-14 09:45:16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