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垃圾箱不准扔垃圾”:更像一种理念的冲突
据媒体报道,10月23日,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炮台街道一村民通知群里,多次发布“禁扔垃圾进垃圾桶”通知,而这也让相当多的村民表示费解。
通知显示,创建卫生城大干100天,为了响应区里号召,从即日起,百姓所产生的垃圾一律不准往垃圾箱里扔,用塑料袋装好放在自家门口,统一有人收或到点自行放在垃圾车上。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一种为了“创卫”之类的工作,而布置的一种运动式的工作要求。不过街道办事人员否认了这一点,“无关创卫,是在做垃圾不落地试检工作”。该工作人员称,农村的垃圾箱,很多人都没有自觉把垃圾丢进去,而是把垃圾丢得遍地都是,不仅不好清理还非常不好看。为解决这个问题,街道就提出这个倡议,现在找了三个村做试检,试检成功后将全面推广。
这个新闻在互联网上招致了不少批评,“垃圾箱不能扔垃圾”无论如何都显出某种荒诞——垃圾箱不就是用来装垃圾的吗?这种通知有悖常识,不难想象会遭到一片吐槽。尤其是有村民反映当地用水问题迟迟未能解决,就更显得“垃圾箱不准扔垃圾”属于不干正事、没事找事了。
但如果抛开情绪性的结论,了解一下当前政策风向的话,就能发现这个村其实在进行一场非常前卫、当然也不太容易的环境试验,即当地说的“垃圾不落地”——虽然听着有些奇怪,但这确实是一种环保思路。
不只这个村,最近几年来有相当多的市民、游客反映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道路上很难找到垃圾桶,而这其实是有意设计的结果。比如2019年8月15日,新修改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中就要求“道路上将不再出现垃圾桶”。
减少垃圾桶能提高整洁度,并非没有道理,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规定。比如被认为垃圾分类处理较为严格的日本,街头就少有垃圾箱。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鼓励人们尽可能地减少垃圾制造,并通过家庭回收的方式提升垃圾处理的效率,也更利于垃圾分类。可以想象,如此一来垃圾回收只需要去居民点就够了,而不是将遍布街头的垃圾箱都挨个掏空。
但这种政策毕竟和人们长久以来的习惯不同,很容易产生水土不服,导致政策推进出现反复。比如上海,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上海全市有6.2万个公共垃圾箱,到2022年上半年,数量减少到3.6万个,期间有部分市民反映垃圾箱太少,通过调研后又增加了2000个垃圾箱。
很多大城市和这个村落其实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一种前卫的理念和设想,但在现实中却不被理解,在推动时更是遭遇种种困难,比如在社交平台上抱怨垃圾箱太少的声音不绝于耳。在这里并没有责怪当地民众的意思,毕竟惯性是强大的,骤变一定会带来不适,这是人之常情。
这种政策拉锯恰恰也是提了个醒,对于生活方式改变巨大的政策,必然会遇到习惯的阻力。因此也就更需要相关部门在设计时不妨考虑到这点,做好政策解释和科普,争取民意的理解。无论如何,像新闻源里那样,单纯微信群发个通知,不清不楚、措辞生硬,遭致当地村民的反感何尝不是理所当然呢?
责任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华网
共84篇文章
追踪数字金融发展动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读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创新。
最近更新文章
-
2024-04-15 10:27:18
-
2024-04-07 10:52:24
-
林毅夫:中国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两三年之内中国一定会变成高收入国家
2024-03-28 10:16:46
-
任泽平:房地产支持政策应出尽出,建议全面取消限购、持续大幅降息、组建住房保障银行
2024-03-28 09:43:04
-
林毅夫:中国是全世界发展主要动力来源,有望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30%贡献
2024-03-27 09:43:30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