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消费正热,周六福离上市越来越远?
对于消费者来说,众多黄金珠宝公司的名字,可以说是一场连连看。 如果论资排辈,珠宝行业的领头羊,是“周大福”、“周生生”和“六福珠宝”三大品牌,然而在这三个品牌的基础上,后来又缝合出了“周大生(002867)”、“周六福(需求面积:40-160平方米、代表项目:昆明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东莞印象汇等)”和“金六福”。 这种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品牌命名,让不了解内情的人很难区分这几家金店。
2016年周六福进军香港的时候,甚至还请到了分不清它到底是周大福还是六福珠宝的刘嘉玲为其站台。 可以想见,靠着这种命名,“周六福”之流混得如何风生水起。 近几年,周六福还多次对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早在2019年,周六福就开始冲击深主板上市,但IPO之路一波三折。
最近,周六福已经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上市进程再一次终止。 如今黄金消费正热,周六福撤回IPO申请属于意料之外,但又是情理之中。
01
珠宝黄金公司的竞争,近几年变得相当激烈。
截至2022年,中国约有8000家黄金首饰从业者。 行业内较为知名的企业,基本都已经在A股或者港股上市。周大福、周生生、六福集团等在港股上市,老凤祥(600612)、中国黄金等企业则于A股上市。 就连和周六福同样陷入“缝合怪”争议的周大生,早在2017年就于A股上市。 近几年金价维持高位,在现如今A股IPO阶段性收紧的情况下,还是有不少黄金珠宝公司,比如梦金园黄金珠宝、老铺黄金等,相继申请港股上市并在港交所披露招股文件。 周六福也是其中冲击资本市场的积极分子之一。
早在2019年5月10日,周六福就已首次预披露招股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周六福彼时的保荐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卷入了“康美案”,两家机构涉嫌违规行为,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周六福的IPO审查也被波及,导致中止。 2020年9月,周六福更新预披露招股书,这次保荐机构换成了民生证券,不过再次被否。 最近一次是2022年7月,周六福再次提交招股书,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601066)。今年2月因全面注册制转到交易所层面审核,期间周六福还经历了一轮问询,直到近期主动撤回IPO申请。
事实上,之所以如此积极地想要登陆资本市场,或许是因为周六福的实控人李伟柱和投资方签订了对赌协议。 协议内容大致是,如果2024年6月30日以前,周六福没能在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或以投资方同意的估值被上市公司并购,或因其他原因主动撤回IPO申请文件,李伟柱需要现金回购投资者全部或部分股权,并按10%年利率计息。
但是近几年IPO一再折戟,难免会让人怀疑,这A股,周六福还登得上吗?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周六福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0.82亿元、28.29亿元、31.6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6亿元、4.29亿元、5.83亿元,营收、净利润连年攀升,甚至超过周大福。 然而表面的盈利难以掩盖内里的缺失。
首先是加盟店比例过重。首次披露的招股书中,周六福加盟模式的收入占比达到了82.18%,这也是IPO被证监会否决的原因之一。 在IPO被否之后,2021年周大福调整了经营战略,改为加盟模式和自营模式并重,2022年,周六福加盟模式的收入占比已下降至50.81%。 然而根据最新一期招股书,截至2022年年底,周六福的线下终端门店共有4052家。其中,加盟门店数量3974家,自营门店数量仅有78家,加盟门店占比仍旧达到98%,战略调整的效果并不算太大。
其次,在品牌打造上,尽管蹭上了“周大福”和“六福珠宝”的名头,但是实际的产品和前两者却并不沾边。 周六福的珠宝首饰不仅多次被爆出质量不合格、含金量与描述不相符,被市场监管局通报,还充斥着各种设计的抄袭。 夸张的是,截止2020年底,周六福全公司只有12个设计人员。设计上的缺乏导致周六福屡次陷入商标纠纷之中,先后被多个品牌方和珠宝商行告上法庭,向各方赔偿损失累计超百万元。 作为一个主要卖设计的品牌,设计师的钱都给不起,那么赚的钱都去哪儿了呢? 这些钱,绝大多数都流入了创始人李伟柱、李伟蓬兄弟及一众亲属的口袋。 2020年、2021年,周六福分别现金分红3.00亿元、1.50亿元,而在各期招股书中,李伟柱、李伟蓬兄弟的持股比例始终保持在94%以上。
而在周六福的招股书中,一股“家庭作坊”的感觉也扑面而来。 除去持股比例超高的两兄弟,股东中还有李伟柱的小舅子钟锡鹏,他还同时担任公司的电商总监。 同时,公司每年经常性采购PVC封口袋等关联交易的供货商,也是李伟柱兄弟李伟勃的老婆周敏玲的公司,近几年采购规模都在50万左右。 在招股书的其他部分,也能看到错综复杂的各种亲属关系,股东、加盟商、供应商上下游均有相关的亲属、好友关系。家庭作坊式的公司并不少见,但是一家规模如此之大,还试图登上资本市场的“家庭作坊”,未来着实让人忧虑。
02
尽管周六福处处透露出“家庭作坊”的味道,但这个家族,和“周”却没有半点关系。
目前较为大型的珠宝企业,有四家企业名字中都有“周”字。 除去“周六福”的其他三家,周大福的创始人名为周至元,周生生的创始人叫周芳谱,两家都发源于香港,创始人还是同乡。而周大生尽管看似缝合了“周大福”和“周生生”,起源于深圳,但是创始人周宗文也是姓周,还是珠宝科班出身。
相比之下,周六福的创始人兄弟则是姓李,学的还是市场营销专业。 最开始,周六福还叫“周天福”,比“周大福”多了一横。 而在改成“周六福”之后,这个名字不仅外形和名字都蹭上了“周大福”,还蹭上了“六福珠宝”,在蹭热度的路上可谓是煞费苦心。
这个“得天独厚”的山寨品牌名称,尽管让周六福陷入争议,但是毫无疑问,也给了它成功的本钱。 2020年至2022年,周六福的委托加工产品占比在90%以上,自行生产的占比很低。 而李伟柱尽管是做珠宝镶嵌工厂进入这一行,但是周六福的自有工厂早已于2022年4月停工。
自有产品依靠外部加工,加盟商供货也可以选择外部供应商,周六福的生态陷入了“贴牌”的争议。 招股书显示,周六福允许加盟商不向自己采购产品,而是从授权供应商处直接采购、直接结算,周六福只需将货品送往质检机构检测,检测合格使用"周六福"品牌销售并确认发货。 说是加盟,但是和贴牌其实没有什么两样。 2022年,周六福品牌授权服务的毛利率高达99.98%,几乎毫无成本,而品牌使用费占加盟模式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40.50% 。
可以说,相比一家珠宝公司,现在的周六福更类似于一个有着一定“国民度”品牌的空壳。 面对市场对于品牌打造和经营方面的质疑,周六福曾经在回复函中这解释,经过多年的品牌代言、广告投放、营销活动,周六福的品牌价值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日渐激烈的珠宝首饰行业竞争中,前有周大福、周生生,后有老凤祥、谢瑞麟,只有品牌营销的周六福,恐怕很难走得更远。
03 结语
周大福首席品牌官陈义邦在发布《2023珠宝消费趋势调查报告》的媒体交流会上表示,珠宝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具有影响力。 而品牌效应,不仅集中于珠宝行业。
正如周六福靠着一个山寨品牌和贴牌代工就可赚得盆满钵满,近几年,各行各业贴牌的现象都愈发严重,南极人、仁和药业(000650)都靠着卖品牌,营收得到了大幅增长。 在各电商平台,“南极人”的搜索结果从服装、家纺到家电、日用等应有尽有,可以说是“万物皆可南极人”。而“仁和药业”在电商平台上的“业务”也从药品拓展到了面膜、洗面奶等护肤品,甚至还有各类保健食品和日用品。
尽管贴牌模式有着极高的毛利以及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过度依赖贴牌创造营收,必定会使得自身的创新力缺乏。 比如仁和药业,近几年来研发投入就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每年花在研发上的开支仅为营收的1%。对于一家药企来说,这样的研发投入比例显然偏低。 因此也有投资者直接对仁和药业发问,仁和目前主要缺少自主创新药,何时能研发出新药?
可以见得,不顾质量、放弃研发的“贴牌”,无疑会损害消费者心目中品牌的形象,对于企业来说,短期带来了一定收益,长久来看,对品牌也是一种损害。 而一旦深陷“贴牌”泥沼之中,想要再次恢复品牌效应,会比建立品牌更难。
责任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华网
共141篇文章
追踪数字金融发展动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读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创新。
最近更新文章
-
统计局解读3月CPI和PPI数据:CPI主要是食品价格季节性回落,PPI环比降幅收窄
2024-04-11 11:10:16
-
2024-04-02 10:37:33
-
2024-04-02 10:10:05
-
2024-04-01 10:00:54
-
巴比食品2023年净利润再度下滑 单店收入持续下滑,“打工人早餐”卖不动了?
2024-04-01 09:49:39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