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决定影响力
公众号

如何防范"AI诈骗"

2023-05-26 14:42:27 来源: 城市金融报 作者:

  本报综合报道“AI诈骗正在全国爆发”的话题日前冲上热搜第一。

  近期,“AI换脸”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存在滥用之嫌,甚至有人利用AI换脸实施犯罪,例如伪造视频、换脸诈骗等。前不久,就有一男子因AI“偷脸”,10分钟被骗430万元。如此以假乱真,让人防不胜防。

  那么,“AI换脸”的法律边界在哪?监管又该如何整治?

  AI诈骗花样百出

  今年以来,ChatGPT和GPT-4等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信息科技领域的热点,引起公众对AI技术的广泛关注和热情。但伴随着深度合成技术的开放开源,深度合成产品和服务逐渐增多,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虚假音视频,进行诈骗、诽谤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AI诈骗中,“声音合成”最为常见,骗子通过骚扰电话,先录音提取某人声音,获取素材后进行声音合成,从而以伪造的声音实施诈骗。还有骗子利用照片、视频等,通过图像合成技术,进行AI换脸,再以视频方式进行诈骗。

  近日,内蒙古包头警方发布一起利用AI实施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

  来自福建的郭先生是一家科技公司的法人代表。今年4月,他的好友突然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称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竞标,需要430万元保证金,想借用郭先生公司的账户走账。基于对好友的信任,加上已经视频聊天“核实”了身份,郭先生在10分钟内,先后分两笔把430万元转到了对方的银行账户上。

  事后,郭先生拨打好友电话才得知被骗,原来骗子通过AI换脸和拟声技术,佯装好友对其实施诈骗。“当时是给我打了视频的,我在视频中也确认了面孔和声音,所以才放松了戒备。”郭先生事后说。

  可见,在AI时代,眼见、耳听都不一定为实了,大大增强了迷惑性。从普通人的角度,又该如何加强防范呢?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建议,大家在使用各类软件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非必要不提供像人脸识别信息、声音、声纹等这种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另外,对于所有涉及到需要转账或与金钱有关的电话或是其他一些通讯信息,都要保持高度警惕,要通过多种手段核实验证,一旦发现风险,要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用“法”打败“魔法”

  需要厘清的是,AI换脸虽然是新事物,但却不存在“监管空白”或“无法可依”的情况。今年1月10日,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正式实施。

  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深度合成服务治理的专门性部门规章,明确了深度合成数据和技术管理规范。要求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加强管理,保障数据安全,不得非法处理个人信息;深度合成内容需进行显著标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采用技术手段删除、篡改、隐匿相关标识。

  今年4月11日,国家网信办起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管理办法提出,AI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其中也明确提到,禁止非法获取、披露、利用个人信息和隐私、商业秘密。

  如今AI换脸的门槛越来越低,对于这些开发提供换脸技术的公司和展示AI换脸视频的相关平台,该如何加强监管?已经出台的监管法规,如何落到实处呢?

  赵占领建议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AI合成服务的提供者要加强对内容的管理,采取技术或人工的方式,对使用者输入的数据和合成的结果进行审核。第二,技术提供方要尽到提示义务,如果涉及到AI换脸或AI换声音,提示使用者要依法告知被编辑人,经过他人同意。第三,对于生成结果,要进行显著标识,而且要采取技术手段,防止被他人删除标识或隐匿标识等。目前,关于这几个方面的管理要求已经比较明确了,但很多相应的软件还没有完全做到位,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于此类软件经营者的监管,如果发现存在违法违规的地方,应当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提高防范的意识。

  AI换脸术滥用,也促使大家思考一个深层次问题。新技术不断面世,带给了人们便利,但可能被居心叵测之徒非法利用。人们固然不能因噎废食,但也不能忽略它的双刃剑效应。如果缺乏应有规束,AI换脸则可能打开潘多拉魔盒。因势利导,使其趋利避害,这是我们要全力做到的。

  律师:科学防范“陷阱”

  换脸、合成声音等AI诈骗形式为何如此容易得手?

  北京市盈科(佛山)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显敏律师分析,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模仿真人面容、声音,冒充亲友、熟人、领导等,很容易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具有极强的迷惑性。与其他类型电信诈骗相比,AI诈骗迷惑性更强,针对性更强,辨识更困难。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小峰律师指出,AI技术可以综合运用语音、视频等手段使虚假信息更真实,更难被分辨,甚至需要用专业技术来辨认。此外,AI可以根据大数据和个人信息分析,生成高度定制化的诈骗信息,精准投放给筛选出的对象,别有用心地锁定诈骗对象实施诈骗。

  面对如此“狡猾”的诈骗形式,我们又该如何防范掉入他人精心设计的“陷阱”呢?山东圣义律师事务所律师宿昊表示,现今,AI技术的应用不仅解放了生产力,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大量的隐患,犯罪分子利用AI换脸和拟声技术实施诈骗,让普通民众更容易中招。要提高警惕,电话视频并不可信,遇对方要求求助借款、要求转账等行为,一定要多方位确定信息真实性、有条件可以要求面见,或询问共同熟人,避免让犯罪分子钻空子。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华网

265篇文章

追踪数字金融发展动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读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创新。

最近更新文章

24小时热榜

专业决定影响力

联系我们

电话:010-53675622

邮箱:fxhwang@163.com

扫一扫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3 华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92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