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决定影响力
公众号

内地赴港投保浪潮再起

2023-06-08 10:33:23 来源: 城市金融报 作者:

  本报综合报道 随着防控政策调整,香港保险快速“回血”。

  自2023年2月6日起,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后,内地客赴港投保热情也一起被点燃。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水平达96.13亿港元,大幅上升2686.4%,占个人业务总额20.5%;新造保单数目为34506份,去年同期为1029份,增幅达3253.4%。

  那么,为何赴港投保狂飙27倍?业内对赴港投保有什么风险提示?

  赴港投保狂飙27倍

  香港保险业首季的整体保费收入数据显示,2023年首季香港保险业毛保费总额同比下降7%至1472亿港元。其中,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总额为1266亿港元,同比下跌8.9%;一般保险业务的毛保费为207亿港元,同比上升6.9%。

  显然,香港保险业一季度毛保费总额同比下滑,主要是受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下降影响。根据香港保监局披露,长期有效业务主要包括个人人寿及(非投资相连)业务、个人人寿及(投资相连)业务以及退休计划业务。这三项业务一季度的保费收入分别为1097亿港元、65亿港元和83亿港元,同比增速分别下跌3.2%、18%和47.6%。

  可见,在长期有效业务方面,退休计划业务下滑相对较大。对此,香港保监局解释称,有关情况主要是受到2022年同期退休计划业务的个别交易和个人人寿及(非投资相连)业务部分产品的保费支付模式所影响。

  尽管一季度香港保险业总保费收入有所下滑,但忧中亦有喜,即新单业务表现可圈可点。数据显示,一季度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的新单保费为470亿港元,同比增长10.7%。这背后,主要由新单保费为435亿港元的个人人寿及年金非投资相连业务,以及新单保费为34亿港元的投资相连业务所组成。期间,保险公司共发出约16600份合资格延期年金保单,涉及保费10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额的2.2%。

  香港保险业新单业务增速可观的背后,离不开内地访客的投保贡献。数据显示,2023年首季内地访客的新单业务保费恢复至96亿港元,同比飙涨2686.4%,相当于个人业务总额的20.5%。

  为了让外界更方便理解内地访客新单保费增速的水平,香港保监局还特别列举了2019年同期数据,即2019年首季内地访客的新单业务保费为128亿元,同比增长26.4%。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访客新单保费收入方面,今年一季度几乎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互联互通加持

  就在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热情回温之时,两地保险市场也在加速实现“双向奔赴”。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来源于粤港澳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

  早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共提及保险17处。包括: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的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等。

  2020年4月,央行、原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管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共提到保险30次,包括完善保险业务跨境收支管理和服务;支持港澳保险公司依法取得RQFII和QFII资格;扩大保险业开放,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外资控股的人身险公司等。

  2022年6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发布,提出有序推进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积极支持南沙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设立。支持南沙在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商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粤港澳三地保险市场的融合发展。

  2023年2月23日,央行会同原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管局、广东省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允许境外特别是香港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前海合作区设立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保险控股公司完善跨境保险业务。

  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也在加速落地。例如,广东地区多家险企就开发了大湾区专属产品。此外,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也在快速推进。5月31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2023年广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就提出,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项目落地实施及开业运营。更早之前的2022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也在其首份施政报告中表示,会争取短期内在南沙、前海成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为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踏出重要一步。

  业内:需警惕政策及理赔风险

  香港保险为何受青睐?保险代理人普遍提到中国香港保险的两个特质:一个是投资收益率高,另一个是保费便宜。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表示,中国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务在适用法律、监管政策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可能存在保单收益不确定,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以及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等风险。建议消费者仔细阅读保险产品条款,充分理解保险责任、理赔条件、免责条款等重要内容,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

  早在2016年,原保监会对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就进行过风险提示。在BestLawyers联合创始人李世同看来,至今这些风险提示依然适用。

  首先是内地居民投保中国香港保单,需亲赴中国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果在境内投保中国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中国香港法律保护。

  其次,内地居民投保中国香港保险适用中国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中国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

  在保费缴纳环节,由于内地居民购买中国香港保单大多是长期保单,可能存在因外汇支付政策变化导致无法交纳续期保费的风险。据了解,现实中,部分消费者购买中国香港保单并未直接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而是通过代理人转交等非正规渠道缴费,结果代理人并没有将保费缴纳至保险公司,导致投保人保单失效而不知。

  李世同还表示,由于文字、条款表述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内地居民对中国香港保单的相关内容难以深入了解,主要依赖代理人的讲解,而代理人讲解的全面性、准确性难以保证,加上代理人本身的流动性,这些都是内地居民购买中国香港保险面临的潜在隐患。

责任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华网

151篇文章

追踪数字金融发展动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读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创新。

最近更新文章

24小时热榜

专业决定影响力

联系我们

电话:010-53675622

邮箱:fxhwang@163.com

扫一扫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3 华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92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