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空”中资银行 高盛建议靠谱吗
近日,高盛发布针对中国银行业的长篇分析报告,把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全部降到“卖出”,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中性”。市场人士认为高盛此举或为看空中国从而引发广泛关注,高盛最新也对此做出回复。高盛的看法是否客观,市场是如何看待这一报告的?
本报综合报道7月6日,A股银行股近乎全线下跌收盘,但板块整体跌幅不大,收跌0.77%。中证香港银行指数下跌2.13%,成分股悉数收绿,招商银行以3.96%跌幅领跌。
消息面上,近日“高盛百页报告论证下调国有大行研报”在市场引发了唱空的担忧。7月6日,高盛就此对媒体也作出回应,进行了否认。
高盛回应百页研报
7月6日,42只A银行股除兰州银行平盘收盘外,其他银行股悉数下跌收盘。截至收盘,浙商银行、苏州银行、招商银行等11只银行股跌超1%。板块整体较上一交易日下跌幅度增大,不过,截至收盘,银行板块下跌幅度未超过1%,为0.77%。
消息面上,近日,有关高盛下调国内银行个股评级的“小作文”在市场上广泛流传。对此,高盛对媒体回应称,这一消息不实。
据了解,7月4日,高盛发布针对中国银行业的长篇分析报告,报告标题为《测试“不可能的三位一体”》,从三个大角度分析了对当前国内银行股的看法,并对12家银行进行了评级,其中,给予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华夏银行五家银行下调为“卖出”;对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南京银行中性评级;并对邮储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和建设银行“买入”评级。
到了7月5日,市场有小作文传出,强调高盛对五家银行“卖出”评级,并引申为高盛“掀桌子”引发了市场对高盛看空内资银行股的担忧。
对此传言,高盛回应称,“市场对于研报的部分观点存在一定的误解。高盛并没有假设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相反,高盛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这一事件对银行利润会有影响,但对各家影响不一。”
据了解,《测试“不可能的三位一体”》的报告超过百页。三个研究主题分别为涉及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地方政府债务敞口,包括规模、组合和分布;地方政府债的利润损失而导致的银行盈利风险;评估地方政府债风险因素对不同银行带来的差异化影响。
此外,亦有业内人士表示,高盛此次下调上述5家银行评级的原因或是对可能出现的坏账计提做出预警。
这份担忧,高盛也在报告中作了阐述,报告核心内容是,如果地方债务被允许展期,则违约风险可控。随着地方债务余额继续增长,我们预期存量债务展期及新增债务均会面临利率下行,从而带来利息收入损失。
高盛测算结果或有误
某资深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认为,高盛这份报告中关于银行地方债和部分资产不良率指标的测算条件和结果明显不合理。例如,对于银行持有地方政府债务的测算不合理之处:第一是每家银行地方政府债务的量级假设不合理;第二是对降息基准的假设过于夸张;第三是降息极端假设更是夸张。综上,高盛研报测算是基于所有的地方政府债和融资平台贷款均按照较为极端的情况进行深度、持续降息,所得的结论就不合理。
上述分析师还从另一指标出发进行反驳,即高盛所称的招商银行“非标+信用债”的不良率数据计算结果明显有误。“可能研报作者不太了解,资管新规清理存量老理财的时候,不符合新规要求的存量表外理财,全部都一次性回表,而且回表全部进‘阶段三损失拨备’了”。
该分析师还表示,“研报作者可能不太了解老理财回表的情况,同时还混淆了一次性因素和非一次性因素,混淆了老理财、非标和信用债的范围,错误地把一次性老理财清理当成非标不良。”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基于悲观假设看空我国银行基本面并不可取,很大程度上存在误读。今年基建投资的发力,无疑有利于城投平台现金流及盈利能力的恢复。在严格落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同时,更要看到从平台融资到专项债融资、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基础设施盘活、从土地财政到产业财政再到数据财政的转型趋势,这也将给银行政信业务带来新的空间。
调查发现,与高盛相反,惠誉、标普、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近期给予个别被高盛研报提及的国有大行“稳定”的评级展望。
曾多次“唱空”内地银行
事实上,根据公开资料,高盛曾多次唱空中国的银行股,并发布“惊呆”业界的银行业资产质量数据,一些数据与监管部门不久后发布的官方数据呈现大幅偏差。
资料显示,2008年9月,高盛在研究报告中将中国银行业的评级从“具有吸引力”下调至“中性”,同时调低A股银行股的目标价,平均下调幅度达41%,仅对其当时持有的工行股票维持“行业首选”的评价,建议“买入”。唱衰声中,银行股连续几日应声大跌。
到2010年11月,高盛发布了一份唱空A股的报告,引发了沪指162点的大跌。2011年,高盛又大笔减持工商银行,引发外资做空高潮,导致当年沪指于11月16日、17日连续暴跌。
2011年6月,高盛发表研究报告称,预计2013年中国内地银行业不良贷款比例达8%,不良贷款的最薄弱环节可能在开发中的西部地区出现。然而,根据原银监会数据,201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1.0%。
2013年5月20日,高盛公告,出售该公司所持的工商银行剩余股份,共套现11亿美元。至此,高盛已经清空所持有的全部工行股份,在不计算汇率变化和分红影响的情况下,高盛2006年投入的25.8亿美元,累计获利已达72.8亿美元,投资收益达到282%。
调查发现,市场对于高盛对内资银行的看法表示观望。此前,高盛在2020年初全球十大预测中错了八个,被投资者调侃为“高盛反着买,别墅靠大海”。
银行业绩拐点已经确立
对于高盛下调国有大行的评级,国内券商则持不同意见。7月6日早上,中金公司货币金融分析部林英奇团队发布《国有大行基本面分析手册》,提出“八个更”力挺国有大行。
该研报指出,国有大行具备八大优势:有更低的杠杆,更高的资产回报率,安全资产占比更高,安全资产占比更高,更稳定的负债来源,息差更受益于存款降息,手续费表现更为稳定,资本新规更为受益,未来估值有望长期见底回升。
以风险因素为例,该报告指出,国有大行账面不良率、关注率与同业平均水平接近,但逾期率则低于同业,风险认定标准更加严格,2022年末国有大行不良、逾期90+天比例为190%,高于同业平均水平(148%)。截至今年一季度,国有大行平均拨备覆盖率超过250%,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此外,2022年4月国常会提出“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可以预计拨备节约有望带来进一步的利润释放。
因此,林英奇团队表示,与常见的市场印象不同,我们认为国有大行盈利能力并不差,尽管ROE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但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较中小银行有明显优势,主要受益于资产端占比更高的按揭贷款和政府债券,在相同的资本占用水平下取得更多收益。
在内资券商看来,上市银行基本面拐点在即,看好银行未来表现,且预计上半年国有大行业绩表现将较为突出。
万联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郭懿认为,在扩大内需稳增长的政策推动下,预计宏观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格局,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或整体保持稳健。盈利方面,行业整体处于业绩触底阶段,下半年随着零售信贷需求的逐步恢复,零售信贷占比高的银行净息差或有望边际企稳,叠加规模扩张支撑,仍将保持较高的业绩增速。
国联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刘雨辰亦认为,稳增长政策逐步出台,经济复苏态势愈发明朗。6月29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并要求打好政策组合拳,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后续随着消费回暖与经济复苏,银行资产质量压力也将得到缓解。上市银行基本面拐点在即,看好银行未来表现。
责任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华网
共825篇文章
追踪数字金融发展动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读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创新。
最近更新文章
-
2024-06-05 10:41:29
-
2024-05-08 21:20:12
-
不降息! 央行缩量平价续作1000亿元MLF,分析师:年中前后MLF利率有望下调
2024-04-15 10:47:07
-
金融科技周报|邮储银行广州市分行涉保险销售问题,被罚50万元
2024-04-15 10:40:59
-
2024-04-15 10:39:17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