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信息科技”课程理解 | 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演变
本文对课程素养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演变进行了深入剖析,讨论了“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与技能”的联系,分析了“数字素养与技能”在课程中的表现,提出了课程素养指引“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实践三策略。
课程素养的理解
学科素养主要关注的是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强调的是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内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信息科技学科素养更加关注信息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而信息科技课程素养主要关注信息科技课程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即课程素养更注重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课程内容的实施,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能力,以及学生在信息科技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课程素养的提出使教学关注维度从二维转变为三维:教什么——培养什么人、怎么教——怎样培养人、为什么教——为谁培养人。育人的基石在于“为谁培养人”,课程素养则是“为谁培养人”的目的指向的价值所在,是教师教学的底层逻辑。
从宏观上来说,是教师掌握的学科知识从多维度的构建,让具体的学习与学生的成长,由外化到内化再到融合统一。从微观上来说,是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并通过完善教学方式与方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素养的演变过程
课程素养的演变从宏观上由单一课程走向课程与素养融合,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了“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前者 是指根据学科分类来设置课程,如语文、数学、物理等,后者是指将不同学科或领域的内容综合起来设置课程,如历史、地理、生物等。
②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了“活动课程”和“问题解决课程”,前者是指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学习,如实验、实习等,后者是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如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
③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出现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前者是指将不同学科或领域的内容综合起来设置课程,如历史、地理、生物等,后者是指根据学科分类来设置课程,如语文、数学、物理等。
④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提出学科素养,出现了“跨学科课程”和“主题课程”,前者是指跨越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来设置课程,如环境、健康、科技等,后者是指以某一主题为核心来设置课程,如文化、科技、经济等。
课程素养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与技能
1.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挑战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力降低。这种模式使得教育变得更加个性化,但也增加了学生选择信息的难度。
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与其他人交流和互动,传统的课堂互动模式受到了挑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提升,但也增加了接触到不良信息的风险。
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分散和多元化,传统的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受到了挑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教育资源,这使得教育变得更加开放和自由,但也增加了学生选择和筛选合适资源的风险。
2.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与技能的逐步形成
随着数字化资源的不断膨胀,数字技能需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逐步转变成为数字素养与技能,其方式有:
①信息和媒体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数字素养不仅包括对各种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基本了解,还包括对不同媒体平台和工具的应用和掌握。了解和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等信息技术工具,以及掌握搜索、浏览、下载、存储、编辑、传输等基本技能,是培养数字素养的重要基础。
②批判性思维和信息安全意识。批判性思维和信息安全意识是数字素养的核心。在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和工具时,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辨别真假、评估优劣、分析利弊,并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和媒体工具。同时,还需要具备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保护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避免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
③社交媒体和网络应用的实际操作。了解和应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应用,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④数字媒体和创新能力的运用。通过数字媒体和创新能力的运用,个人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创新创意,并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3.信息素养与数字素养及技能的关联
(1)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因为全球信息化而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美国图书协会1989年给出了简单的定义,指出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在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素养的内涵更加明确,指具备信息素质和媒介素养,能够获取、分析、评价和创造信息,以及正确使用和评价各种媒介的能力,它包括信息素质、媒介素养、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信息素养强调的是对信息的认知、评价和使用能力,以及对各种媒介的认知、理解和创造能力。
(2)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内涵及其与信息素养的关系与演变
数字素养与技能指的是具备数字化技能和知识,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和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传播和应用的能力。它包括数字化技能、数字素养、数字安全和数字伦理等方面的内容。数字素养强调的是对数字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对数字化环境的适应和应对能力。
数字素养与技能是信息素养的一种,但相对于信息素养,数字素养与技能更侧重对数字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数字素养与技能不仅包括信息素养的所有内容,而且还包括数字资源的创造和分享、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数字素养与技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掌握数字化技能,利用数字技术和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传播和应用。而信息素养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评价和使用信息,掌握信息技能,正确使用和评价各种媒介。因此,数字素养与技能和信息素养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提升关系,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信息素养与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演变是从基础到进阶、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媒体素养、数据素养和数字公民权等概念也逐渐被人们提出。媒体素养涉及在数字平台上获取、使用和创造内容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分辨虚假信息、保护知识产权和遵循道德规范等。
数据素养强调对数据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及对数据驱动决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数字公民权则关注在数字化环境中,个体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网络安全、隐私保护、信息道德等方面。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演变,体现了社会对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的提高,也反映了数字化技术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深刻影响。
课程素养的实践
1.数字素养与技能在课程中的表现
(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是重要体现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在线课程、数字教材、数字实验、数字模拟等多种形式,其优点在于:①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②增强教学效果;③促进个性化学习;④促进教育公平;⑤促进教育创新。
(2)数据分析与处理提高效率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课堂表现等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能够在课堂上及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让教师能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授课。
(3)数字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友好度
应用数字交流平台能提升师生的亲合度,通过在线论坛、聊天室、协作平台等进行交流和协作,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心声,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数字创新培养创造性思维
通过专业的应用软件帮助学生在课程中应用数字创新方法,如思维导图、表格、公式编辑器等,创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2.课程素养指引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实践策略
(1)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数字信息和资源,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意识
信息意识优化单元设计是课程素养的基本体现。大单元设计能很好地把教书转化为育人,教师利用数字信息和资源整合课本中的知识,设计大单元,提出大概念,这是通过信息意识优化教学设计的体现。
(2)在教学中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能力
计算思维与教学融会贯通是课程素养的个性体现。计算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经过分析,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列出,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多维度知识架构,运用数字资源和技能,实现差异化教学。
(3)在评价中优化、创新和变革教学活动,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责任
多元评价是数字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课程素养的综合体现。评价是最能体现教学活动创新的部分,是知识内化到展现的统一,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以及多元化评价等。
相关推送
(点击跳转至文章)
义教“信息科技”课程理解 | 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演变——信息科技课程素养的理解与实践
义教“信息科技”课程理解 | 信息科技课程中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理解与培育
责任编辑:肖苏琦
猜你喜欢
华网
共76篇文章
追踪数字金融发展动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读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创新。
最近更新文章
-
向新加速 量见领航——量子教育第八届“知识·价值”高峰论坛顺利举行!
2024-04-02 10:43:52
-
2024-04-02 10:41:22
-
优必选2023年营收10.56亿元,教育业务营收占比51.2%
2024-03-29 09:56:31
-
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 促进校地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召开2024年在蓉高校座谈会
2024-03-07 16:45:30
-
上海纽约大学2023年毕业生就业数据出炉,升学率79%,就业率94%
2024-03-04 16:40:49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