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行业大洗牌,分化更严重了…
刚刚结束的中期财报季,估计很多人都高兴不起来。
据乐居财经统计,2023年上半年,170家上市房企合计实现营收2.74万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1022.67亿元,每家房企平均亏损6亿元左右。
即便是业内公认的几家龙头优质房企,净利润下滑程度也达到了两位数。
显然,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压力下,房地产行业洗牌再次加速。谁能笑到最后,仍是未知数。
尽管行业如此艰难,但明源君发现,仍有一批规模房企的净利润实现了正增长,十分难得。
这也意味着,房地产行业进入到了残酷的二八定律阶段,未来分化会越来越严重。
盈利房企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保利发展、华润置地、越秀地产、华发股份、建发国际为代表的国央企。
制图:明源地产研究院
第二类是绿城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第三轮是龙湖、滨江为代表的民企。
他们到底怎么做到的?今天,明源君就结合最新披露的2023年半年报,梳理总结一下几家代表性房企在布局、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也希望地产人看后,能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把一个城市做精做透
也能活得很好
从财报不难看出,盈利增长的房企,在投资布局上,通常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大部分货值位于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去化风险更低。
不得不承认,目前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购买力已经严重透支,库存高企,这也给房企后续的销售回款、利润以及现金流都造成了极大压力。
按克而瑞数据,截至2022年末,一线和二线城市广义消化周期分别为5.1年、5.2年,均处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是三四线城市平均广义消化周期达到了8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难以走出广义库存高位的泥沼。
而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得益于人口、产业、经济实力的优势,在购买力和去化回款方面的表现,都强于三四线城市,由此极大保障了房企的业绩。
按照中指院数据,2023年上半年,20家代表房企28%的销售业绩来自一线城市,增幅最大。54.9%的销售业绩来源于二线城市,销售贡献率仍为主导。三四线城市不足20%。
也可以这样说,房企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土储占比越高,业绩越稳定。
比如申港证劵汇总了2019Q1-2023Q1房企拿地成交金额结构,60家主流房企中,一二线占比均值59%,一线占比均值20%。
而截至2022年底,华润置地总可售货源5384亿元,其中89%位于一二线高能级城市,远超行业均值。
截至2023年6月底,绿城 总可售面积约为2952万平方米,一二线城市货值占比79%,同样远超行业均值。
第二,不会片面追求城市布局的个数,而是结合自身优势,重点深耕几个高能级城市,并持续巩固其属地优势。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在高能级城市做区域深耕的房企,通常人效都比较高。
比如2022年,百强房企员工平均创收845万元/人,而保利等一批深耕一二线城市的房企,平均创收都在6000万/人左右。人效最高的滨江,甚至达到1.5亿/人。
一方面,区域深耕型房企的管理半径很小,不仅可以节约交通费、差旅费等支出,也可有效提高决策效率。另一方面,区域深耕型房企的项目密度高,可实现管理资源共享。
更重要的是,区域深耕型房企,对于本土购房者认可的各项需求更为了解,所以其打造出来的产品,客户认同度高,销量自然不会差。
比如滨江土地储备中,杭州一个城市就占了60%。2023年上半年,滨江分别以网签金额469.28亿元和422.86亿元,继续蝉联杭州地区销售操盘榜和权益榜双料冠军。
越秀同样通过持续优化投资布局,进一步巩固广州市场第一的地位。报告期内,越秀地产在广州单一城市的合同销售金额达402.6亿元,几乎占总销售额的一半。
客户主动帮忙宣传产品
销售费用省出一大笔
过去,市场供不应求,在增值的资产面前,很多小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可如今,价格回归平稳,人们对房子的品质要求飞速提升。
这也意味着,谁能在品质上领先,谁就能有好的销售业绩。
比如素以品质著称的绿城,自2016年起就开始探索开发第三方供应链管控机制,用国家标准来升级房产品材料的把关,强力管控各原材料的品质。
除此之外,绿城每季度都会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无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对项目进行全方面严格的检测评分。
滨江为了匹配不同时期客群的审美、品位的变化,每年都会有2—6个新品推向市场,并对现有项目进行持续优化。
同时,每个项目交付前,滨江董事长必到现场把控每一个细节。这对项目而言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鞭策着他们做好品质。
有了好的口碑,不仅客户自己反复买,而且积极帮助宣传推广。介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同事都能一起买,由此也带来营销费用的降低。
比如机构统计,2022年国央企与民企销售口径费用率分别为3.5%、4.5%。
而滨江仅为1.95%,龙湖为2.13%,绿城为2.26%,均低于业内均值。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
盈利房企的产品线以中高端为主,这些产品一方面在市场下行期有更强的韧性,另一方面也恰恰符合目前的市场主流需求。
明源君曾多次撰文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已从总量短缺的阶段,过渡到现在总量过剩的阶段,购房主力也从刚性需求转为改善性需求。
据克而瑞数据,2023年上半年,改善性住房需求成为市场重要支撑,多个城市中高总价段成交套数占比提升。
比如,北京1-5月500-1000万总价段成交套数同比增长41.4%,1000万以上住宅成交同比增长亦超40%。
从全国统计口径看,受高总价段房源带动,2023年5月全国商品房成交平均价格11400元/平,也创下近几年同期新高。
从财报也不看出,这一轮改善型需求换房潮,盈利房企是主要受益者。
比如越秀地产,其近几年不断在核心一二线城市斩获优质地块,并持续发力“和樾府”等高端产品系,带动公司销售均价逐年增长。
2022年,越秀销售均价30200元/平方米,同比上升9.5%,远高于百强房企销售均价为1.62万元/平。今年上半年,越秀销售均价更是高达33800元/平方米,同比上升22.9%。
再如龙湖为了匹配改善型住房客户,专门打造了云河颂、御湖镜、青云阙和砚熙台四个高端产品品牌。
据龙湖介绍,今年这四个新品牌已经首开了17个项目,均实现了入市即热销。
采购节约1%
项目利润最多可加10%
随着行业分化,精细化程度日益提高,房企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也从向规模要效益,转为向管理要效益。
比如明源君就发现,今年上半年,绿城、保利、华发等多家盈利房企,纷纷在集采方面做了优化。
集中采购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两提高、两降低”,即提高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降低风险。
尤其目前,成本降低直接省出利润,对房企最具吸引力。
有机构测算,采购环节节约1%,项目利润将增加5%-10%。
比如绿城去年先是将成本招采系统独立成为职能中心,之后又成立成本招采委员会,成员包括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行政总裁郭佳峰等之后,绿城还对标行业优秀企业做法,对成本招采体系进行全面升级。
例如,加大对非建造类招采工作的参与力度、拉通同类别的采购、形成规模优势,从而降低成本等;
再如,将对项目开发、产品效果和品质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程,提升到集团层面集采。集团层面来把关各个地区的供应商,淘汰掉不符合集团要求的,保留性价比较高、安全资质较高的供应商,也给全国各地的项目推荐更优质的供应商。
今年上半年,绿城通过发挥集约化优势,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报告期内,公司集采价格下浮率3.0%,集采成果应用率保持100%。
再如,保利发展也充分发挥集约管理优势,在供应链产能充足情况下,加强供应商管理,优中选优。
同时,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做大集采规模,公司上半年集采使用率提高4个百分点,助力公司实现降本增效。
责任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华网
共300篇文章
追踪数字金融发展动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读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创新。
最近更新文章
-
一线城市"老破小"房价跌超三成回到2018年,22城3月二手房成交破"荣枯线"
2024-04-11 11:06:43
-
2024-04-07 09:24:18
-
700多名有钱人“抢房”:每套均价4000万元,一天卖了505套!上海一楼盘开盘吸金196亿元,刷新全国纪录
2024-04-01 09:30:41
-
广州楼市“小阳春”虚实:楼盘价格一降再降,售楼处再现排队看房,买家谨慎下单
2024-03-26 09:22:05
-
2024-03-26 09:21:13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