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决定影响力
公众号

争议“仅退款”:钱退了,假货有人管吗?

2024-03-18 09:47:30 来源: 观察者网 作者:

  随着去年年底淘宝、京东等头部平台的加入,最初由拼多多引领的“仅退款”,逐渐成为电商平台售后服务的标配,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从消费者的立场来看,“仅退款”的确让售后过程极大简化,充分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但是不少平台商家却抱怨,部分别有用心的买家和“羊毛党”,正在让“仅退款”变成“零元购”。

  “仅退款”政策是否合理?买卖双方的矛盾是否无法调和?

  观察者网调查发现,尽管“仅退款”大大方便了个案中的消费者维权,但是却无法从源头上对售假商家进行有效约束。售假商家在进行赔偿后,其商品往往仍然可以在平台上售卖。买卖双方各有怨言,电商平台上的互信却无从谈起。

  又一年315来临之际,或许我们更需要关注,电商平台应当如何消除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土壤,从而让“仅退款”成为消费者“用不上的武器”。

  “仅退款”真的很好用

  今年2月,何女士在某短视频平台电商一商家处购得一副银手镯,商品信息中标注“足银9999”,何女士也与商家确认支持复检,但到货后何女士拿到一间线下首饰店采用火烧的方式验货,结果“一烧就黑了”。何女士认为该商家所谓的足银9999是假冒伪劣产品,要求商家退一赔三,但商家给出解决方案是退货退款。

  “一烧就黑”的“足银9999”图/受访者

  何女士请平台客服介入,对于何女士退一赔三的诉求,客服反馈需要专业机构出具的质检报告明确证明商品是假货。何女士表示,送检的费用是450元,而自己购买手镯的价格是156元,赔三的费用堪堪覆盖送检的费用,这让何女士感到无法接受。

  更让何女士气愤的是,商家给她打电话说何女士是在故意“搞”商家,何女士表示,“商家怎么可以这么理直气壮?”

  消费者遇到假冒伪劣产品时的举证难,是维权中的首要困扰,这个案例也凸显了“仅退款”的重要性。

  龙先生就体会到了“仅退款”的便利。今年春节期间,龙先生被某电商平台上号称“断码清仓”的品牌运动上衣吸引,因为低廉的价格冲动下单,但收到商品后发现质量极差,“一眼假”。

  龙先生这才注意到,商家在销售页面中巧妙地隐藏了品牌Logo露出,而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证明商品为假冒。这时,平台客服直接给出了申请退款的建议,龙先生很快操作成功,对于平台售后的高效赞不绝口,认为“仅退款”的确是保护消费者的好政策。

  售假者会被罚吗?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龙先生在后面的几天中发现,尽管自己在申请售后的过程中,提交了商品高度疑似假冒的证据,但是平台并未向他反馈对商家的处理情况,上述商品也仍然在正常售卖。

  而且,龙先生随后反而大量收到平台信息流中推送的类似商品,“完全相同的款式,却分别被标上了各大知名品牌的名字,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而且各家品牌官网上都无法找到相关款式。”

  在经过龙先生的多轮盘问后,其中一家商家也承认了商品是“莆田货”。

  商家试图用“纯原版本”来回避是否正品的疑问,最终承认是“莆田货”

  为了不再被大量劣质推送骚扰,也为了防止更多的消费者上当,龙先生对这类商品也进行了举报。但是他发现,平台对于举报的反馈仅仅表示已经处理,但是并不透露具体的处理办法,相关商品链接也仍然能够看到。

  对此,龙先生向观察者网质疑,对于自己举报后平台的处理方式,消费者是否应该有知情权?如果平台并未真正处罚商家,那么“仅退款”政策会不会沦为对受害者息事宁人的工具?售假商家为何能够接受“仅退款”,是否因为售假利润仍然足以覆盖成本?

  观察者网就此向平台方求证,对方表示,平台对于商家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消费者的投诉都有专门部门进行核实,对于确实存在违规的商家,会有扣分、限流乃至直接封店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但是针对具体案例的处理结果,对方未能向观察者网提供。

  事实上,平台对于商家处理的不透明并不只存在于“仅退款”的案例中,而是行业中非常普遍的做法。在上述短视频平台上,何女士同样发现商家的平台账号只是更换了名字,仍在正常营业和直播,何女士不理解,“这样的商家为什么不会被封号,依旧每天可以直播?”

  “仅退款”沦为“遮羞布”?

  消费者在平台投诉后,为何不能对处理结果有充分的知情权?观察者网试图向行业人士了解时,对方往往讳莫如深。

  不过在电商存量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平台对于商家的争夺和自身运营的保密需求都愈发显著。

  由于各大电商平台入驻的门槛都不高,不法商家在平台间不断流动,甚至在一个平台引流、在其它平台成交都是普遍现象,电商平台在监管中势必也有更多困难和考量。

  2023年年底,熙姐(化名)在短视频平台刷到“99元5斤车厘子”的直播,没多想便付了款。但是相关商品并不能直接在平台内付款,而是通过外链跳转到了商家的微信公众号付款。当她付完款回到直播间时发现,互动中有人评论“他们是骗人的”,再联想到通过外链付款,熙姐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了。

  “然后我马上去那个公众号上申请退款,但已经晚了。”此时她已联系不到商家,答复的客服均为机器人。当然,她也没有收到99元5斤的车厘子。

  事发后,熙姐在今年1月发布了一系列视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高其他用户的警惕,谨防上当受骗。视频发布后,熙姐又陆续收到不少用户留言表示自己也有过受骗的经历。

  观察者网梳理发现,下单后部分消费者虽然收到了车厘子,但“已经烂了”,另一部分消费者根本就没能收到货。并且,所涉及的商品不局限于车厘子,还包括各类水果、海鲜、首饰等等,商品种类繁多,而套路基本一致。

  消费者收到烂掉的车厘子 图/受访者

  上述消费者们试图退款时往往非常困难,因为虽然他们观看的是平台商家的直播间,但有了购买意愿便会进入商家的粉丝群,又在群里被引导至商家所发的链接中进行付款购买,实际上消费者和商家最终的交易并不是在平台内完成,平台方面自然没有处理依据。而想要追溯,由于没有订单信息也是无从查起。观察者网咨询该平台商城客服,也得到了类似说法。

  维权困难是一方面,另一个让消费者不平的是,这类商家总会“死灰复燃”。即便通过投诉,平台官方对这些商家做出封禁直播间和账号等处罚,但还是会有这类商家出现。也就是说,后续依然会有消费者不小心掉进类似的陷阱中。

  购买“99元20只大闸蟹”,实际收到小海蟹

  此前熙姐维权相关的视频主要集中在1月份发布,但近日她告诉观察者网,“我视频发了这么久,还是不停有人在下面评论‘被骗了’。”就熙姐个人统计,和她有相似的经历的消费者目前有超过4000人。

  商家通过“换马甲”的方式,可以轻易绕过平台监管,而且如果平台真的将这类商家一网打尽,又难免会担心这些商家转投竞争对手,把利益拱手让人。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观察者网表示,“仅退款”的确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因为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商家的诚信经营。

  另有行业人士认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假货泛滥问题,“仅退款”长期来看实际上给了商家一个可预估的犯错成本,对于低价商品根本没有约束力。

  甚至有消费者向观察者网表示,对于一些价格明显过低的“一眼假”商品,自己明知道是假货仍会购买,除非质量太差才会选择退款,退款之后也无意追究商家责任,“仅退款”不过是跟售假商家之间的一种“默契”。

  我们当然要看到,“仅退款”政策实施以来,让大量的消费者从中受益,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而言是一个巨大进步。但是如果只有“仅退款”,而没有对商家本身的强监督,“仅退款”反而容易失去实际意义,成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遮羞布”。

  数据共享、联动合作是关键

  如何从根源上治理假货问题?洪勇对观察者网表示,未来,电商平台有必要与市场监督部门展开更深入的联动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实名制、资质审核、数据共享、黑名单制度等手段,通过技术升级实时监测商家行为,共同构建有效的甄别和惩处机制,以期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能保障合法商家的利益,促进电商市场的健康发展。

  多家电商平台已经在采取有力的行动。

  拼多多积极与权利人合作,联合开展知产治理。以图书行业为例,拼多多已形成包含15000张证照的“图书经营主体资质黑名单库”,实施多店“连坐”处罚,一个证照的其中一家店铺出现违规,会将多个店铺视作同一店铺进行处罚,防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今年2月抖音电商发布了其2023年平台治理情况显示,平台全年累计拦截低质量高风险新商家超7万个。平台还全面提升旗舰店入驻门槛、建立旗舰店考核机制、上线旗舰店黑标权益,激励商家重视消费者体验、提升服务质量。2023年,8万个商家因不达标准被降级,消费者对平台旗舰店整体推荐度提升23%。

  快手方面,其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快手电商2023年开展各类专项治理58次,清退违规劣质商家超6.3万个。针对不正当营销行为,处置违规账号5万余个,封禁直播权限账号1.4万个。在打假方面,快手电商持续优化假货识别模型,识别并拦截假货商品超8万件。

  平台自身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面向未来,平台之间是否可以避免恶性竞争、实施信息共享,让违法违规商家真的无处可逃?消费者在投诉过程中是否可以获得更多的知情权,从而真正成为平台打假的有力帮手?

责任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24小时热榜

专业决定影响力

联系我们

电话:010-53675622

邮箱:fxhwang@163.com

扫一扫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3 华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9267号-2